229.第229章 发展中的东海基地(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真美啊!”这也是锦岁此刻的感觉,她和顾长萧、燕九、刘县令爬上了灯塔。目前灯塔还不是海上启明星的作用,而是瞭望塔的作用。
  配合望远镜,整个小城尽收眼底。小城中心是县衙,外面是个半圆形的广场,宽阔的马路两边是工坊和居民区。
  再往外,沿海是盐田,靠南边燕州的一带是开荒的田地,靠北边是座森林,而穿过森林就是牧区,以前这一片无人来放牧,但现在能看到成群的绵羊。
  锦岁赞道:“规划的挺好,就怕一开始没规划好,建房子时东一栋、西一套,路就变得弯弯曲曲不好走。
  以后想拆迁重建又极麻烦,还是一开始就规划好,工业区、居民区、商贸区、官府机构,这样既方便管理,城建又快。”
  刘县令得到夸奖很是高兴,拘谨地笑道:“是凌姑娘和程大人的功劳,之前是您给图纸,帮我们规划了路线,和几大区域划分。
  下官脑子笨,不会想新点子,就听您跟程大人吩咐,不敢乱改乱加。”
  顾长萧表扬道:“你做的很好,基地能发展到如今的地步,功不可没!”
  皇上的一句夸奖,让刘县令喜不自禁,谁能想到,当初他一个屯田营校尉,军饷发不起,军粮交不上,年年受上面打压责骂,一家老小包括屯田营的兄弟,差点就活不下去了。
  结果他们等来了‘戾王’,而在戾王围城讨饷之时,一辈子唯唯诺诺的他,做了一个大胆的选择,就是带着兄弟们,跟随戾王一起去讨饷。
  就是这个决定,才让他有了如今的成就。一个边关小校尉,成了一城县令,并且还是陛下的亲信,他年纪大了,前途有限,却为儿孙挣到了前程。
  刘大人看一眼当年追随的‘戾王’,呃,也就是锦岁,万般感激之语涌上心口,却又什么也说不出口。只能用一生的忠诚和奉献来报答这份恩情。
  顾长萧又问及基地人口情况,粮食收成,海产商贸等等,刘大人对答如流。
  这时海上出现一艘海船,锦岁看向燕九,果然听他道:“是燕家的船,如果臣没记错的话,这艘船燕家已经借给了基地。”
  刘大人忙道:“正是如此!船中载的是岭南的柑橘、红、龙眼、荔枝干等岭南特产,这些货物在燕地非常紧俏。
  回程会载上咱们边城的土豆、红薯粉、腌白菜、番茄罐头等特产,卖到江南。”
  锦岁道:“北疆人非常喜欢咱们的罐头,倒是可以去岭南做水果罐头走海运到基地,再从基地卖到北疆,利润应该不错。”
  燕九有些意动,但他没有开口,不能给陛下留下,燕家什么生意都想涉及的错觉,那样会显得他太有野心。顾长萧点头:“朕会派钦差带上工人到岭南,传授当地做罐头。可惜岭南海港还未建好,不方便大量船只涌入。”
  海上能做的生意太多太多,却因海港没建好,海盗太多,无法彻底放开海商。
  两人的婚礼将近,但操心的依旧是政事,要做的事太多了,锦岁总觉得时间不够用。
  回到边城后,锦岁又见了燕十一,他欢喜地来向锦岁汇报:“今年冬天火锅店新开了一百家,除了燕地十六州,蜀中、江南、长安、洛城都有咱们的火锅店。
  用加盟的方式果然既赚钱,产业扩大的又快。咱们把锅底料掌握在手中,他们必须跟咱们买锅底料。还有咱们的番茄和粉丝,这些都是边城的特产。”
  锦岁没打趣他,一口一个咱们,好像你也是边城人一样。
  “不错啊!不过你得做好监督的工作,成立稽查组,要是有加盟店以次充好坑客人,砸了咱们的招牌就不好了。”
  燕十一来找锦岁,除了说火锅的问题,还说两件事:“我哥说等你成亲之后,我去一趟长安看十二娘,再去北疆走一趟。
  你那个师弟不是还在北疆吗?要不要我带什么话?”
  锦岁怔了一下才反应过来他说的是流云,点头道:“没啥话要带,他应该收到我和陛下成亲的消息。如果他想回来,会向陛下请求的。”
  ……
  此时,流云正坐在雪地里,看着手中的秘信,一脸信仰破灭的感觉。
  师姐竟然要嫁给陛下做皇后!她到底怎么想的?神仙不当要当皇后!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