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0.第240章 帝后治灾(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但锦岁和顾长萧都不信户部的办事速度,他们还有着长安那边的风气,一件事不拖上三个月都算快的。所以必须由锦岁亲自来监督下命令。
  村队的组织架构重组,是将之前的镇、里、村这样笼统改为镇、里、村、队,十户为一队,由队长向官府租凭农具、耕牛、良种、肥料。
  队中成员相互帮忙完成春耕,如此一来不会出现孤寡之家因劳动力不足,未能在时节内完成春耕。而朝廷的政令下面,由队长来传播速度更快也更准确。
  长安的官员再一次见证边城速度,皇后亲自坐镇,黑羽营全力配合,简直是用行军的速度来完成政令的。
  要搁以前在长安,这种底层制度改革,不耗个三、五年不可能完成。而在新朝却是一个春耕就完成了七成,还有三成是一些偏远州城,但估计在夏耕前也能完成。
  户部的官员干活时心里骂着皇后把人当牲口用,根本没把他们当成朝廷命官,当官这么多年都没把鞋底磨平过,而今年一个春耕时节,鞋底走得都快磨穿了。
  怨声载道之时,春耕顺利完结,皇上当朝夸奖户部官员,人人都有封赏。
  一时官员们口风大改,再无人背后骂皇后,都为参加了这场春耕改制为荣。早朝时挺直腰板得意洋洋,本来御史还想参皇后涉政的。
  结果人家户部官员口风一改,大力称赞皇后为民操劳,无怨无悔。御史只觉自己被户部官员背叛,写好的参奏折子也不敢往上递了。
  顾长萧下朝后与锦岁笑道:“朕的皇后果然厉害!左手对付士族门阀的教育垄断,右手对付户部的春耕改制,翻手为云,覆手为雨。”
  锦岁翻个白眼:“陛下就别笑话我了,是你提前把框架搭好,我只是配合一下而已。”
  顾长萧搂过她的肩膀:“不管怎么说,我要谢谢岁岁,我何其有幸,能娶岁岁为妻。”
  锦岁重重点头:“没错,你确实很幸运,能娶一个这么优秀的妻子!不过比不上我。”
  顾长萧一怔:“哪里比不上你?”
  “我有一个更优秀的夫君啊!我把这些小事办好,夫君才能全力建海军。”
  顾长萧看了她一眼,这才哈哈大笑起来:“岁岁这张嘴啊,最会哄人了!朕觉得只要你愿意,连天上的神仙都能哄下凡。”
  一旁的流云:……
  陛下说错了,天上的神仙已经下凡了!你抱着的就是。
  转眼到了五月,燕十一动身去长安接十二娘,锦岁为他准备了很多礼物,应该说是为十二娘准备的。
  全新的四轮大马车,床垫加了弹簧,这样一来长途也不会颠簸。怕只有燕家护卫安全不保证,又派了一支黑羽营队随行。
  毕竟寒星在长安杀了不少人,肯定会有想报复的。锦岁诏见燕十一,跟他说了说寒星的情况。
  燕十一认真地道:“这些事我兄长也有说过,娘娘放心,我一定将十二娘平安带回来。”
  所谓乐极生悲就是锦岁和顾长萧对五月的感觉,三、四月的春耕顺利得让满朝官员,都想拍皇帝马屁,让他去泰山封禅了。
  结果五月雨汛一至,正该抢收夏麦之时,中原发来急讯,暴雨连绵不绝,黄河决堤在即。
  满朝惊骇,黄河决堤过很多次,每一次都造成生灵涂炭。以前这种情况没决堤之前地方官都不敢上报,生怕上面追责先砍他们的头平民愤。
  但因为闽州的事,倭盗抢了几个村子都赶紧上报,他们弄不明白新帝的脾气,生怕上报完了也要砍头,这才在雨讯期就赶紧上报朝廷。
  顾长萧立即派人去侦察,发现决堤已不可避免,最少会有几十万百姓受灾。追查修堤官员都得往后,目前以救灾火第一要事。
  天灾时必会有人骂皇帝,果然,长安那边又开始新一轮游说,因为陛下迁都影响国运,这是天罚!
  这样的消息由长安传到灾区,人心浮动,一场民变眼看就要发起。
  然后这次顾长萧和锦岁齐心协力,让天下人看看,新帝和皇后是怎么治灾的?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