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6章 不止短跑!全面影响田径项目的大杀(3 / 9)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这种“制动储能“机制类似弹簧压缩过程,为后续发力提供了充足的能量储备。
  所以,前摆復位技术是实现持续高功率输出的核心机制。
  这是拉尔夫.曼的理论。
  但是怎么做到?
  他並没有留下具体的解法。
  可这个问题。
  苏神在这里就给出了答案。
  极速阶段。
  以“肌腱弹性势能高效释放+支撑腿刚性优化”,来突破速度极限!
  原理是,极速阶段下肢摆动与蹬伸速度均达到峰值,肌肉主动发力的能量消耗大幅增加,需依赖肌腱弹性势能的“被动释放”减少肌肉负担。同时,支撑腿需承受4-5倍体重的衝击载荷,若关节刚度不足,会导致地面反作用力传递效率下降,无法形成有效推进。
  因此,该阶段需通过“肌腱弹性势能高效释放”降低肌肉消耗,通过“支撑腿刚性优化”提升地面反作用力利用效率,突破速度极限。
  也就是说,肌腱弹性势能高效释放,与跟腱与股四头肌肌腱的协同储能……
  几乎同步进行。
  苏神做过计算。
  极速阶段支撑腿著地时,跟腱与股四头肌肌腱需快速拉长储能,著地后0.01-0.02秒內完成“储能-释能”转换。
  具体技术中,支撑腿前脚掌著地瞬间,踝关节快速缓衝。
  跟腱拉长量约10-15mm,储存弹性势能约50-60j。
  同时膝关节微屈,股四头肌肌腱拉长蹬伸阶段,肌腱弹性势能快速释放。
  与肌肉主动发力协同,形成“肌肉主动力+肌腱弹性力”的合力推进。
  这时候,肌腱弹性势能释放可贡献总推进力的30%-40%,使肌肉主动发力负担降低35%,从而避免肌肉疲劳导致的步频下降。
  极其优秀运动员极速阶段跟腱的弹性势能释放效率可达85%-90%,甚至更多。
  而普通运动员仅为65%-75%,这是前者能突破速度极限的关键因素。
  此时此刻,如果支撑腿刚性优化,踝关节-膝关节-髖关节的刚度匹配。
  因为极速阶段支撑腿需形成“超刚性传递链”,需要確保地面反作用力高效传递。
  具体刚度设定为:
  踝关节刚度200-220n/mm。
  比途中跑高10%-15%。
  膝关节刚度240-260n/mm
  比途中跑高9%-11%。
  髖关节刚度220-240n/mm,比途中跑高10%。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