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1章 1304!第一个Pb出现了!(1 / 11)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第2431章 13.04!第一个pb出现了!
  “预备——”
  发令员的声音穿透稀薄空气,八名选手的臀部同时抬高。
  谢文君的左腿膝关节弯曲至135°,这是他在训练中测算出的“高海拔髮力黄金角”——既能保证蹬地时的力量输出,又避免了过度弯曲导致的启动迟滯。
  张红林的臀部抬高幅度比谢文君低3厘米,八步上栏的预备姿势让他的重心更靠后,试图用“稳启动”应对高海拔。
  范姜的小腿肌肉紧绷如弦,起跑反应快的优势在此刻显露无遗,脚踝已开始微微蓄力。
  枪响瞬间,谢文君的技改成果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爆发。左腿蹬地时,股四头肌的收缩力度达到平原状態的95%,这得益於他赛前两周的“高海拔爆发力专项训练”。
  也就是每天1小时的低氧舱负重蹬地练习,让肌肉適应了缺氧环境下的发力模式。
  蹬地產生的反作用力顺著核心肌群快速传导,右侧腰腹肌肉同步收缩,像一只无形的手將他的身体向前牵引,第一步步长精准落在2.1米的预设位置,脚掌前掌触地时。
  1.3米/秒的顺风刚好吹过他的脚踝。
  为步长延展提供了0.005米的助力。
  第二步,谢文君的步长增至2.2米,核心开始发挥“节奏调控”作用。
  腹直肌轻微收缩,將躯干前倾角度稳定在28°,既减少了高海拔下的平衡维持消耗,又让视线能清晰锁定第一栏的栏架位置。
  此时张红林刚完成第三步,八步上栏的节奏让他的步频比谢文君慢0.1步/秒,虽蹬地力度不弱,却已被拉开半个身位。
  范姜的起跑反应优势显现,第二步步长达到2.15米,但……核心控制不足导致躯干出现轻微晃动,步长稳定性比谢文君差10%。
  第五步是七步上栏的“关键衔接点”,谢文君的步长突破2.4米,这是他技改的核心突破。
  通过调整髖关节的前送幅度,让每一步的步长递增幅度从0.1米提升至0.15米,仅用五步就完成了八步上栏需六步才能达到的距离。
  此时他的呼吸与步频形成“两步一吸”的精准適配,吸气时胸腔轻微扩张,藉助顺风带来的气流,让氧气交换效率提升8%,避免了高海拔下的呼吸紊乱。
  魏基、杨路等选手此时已明显落后,八步上栏的节奏在高海拔下被打乱,第四步的步长比预设值短0.1米。
  只能眼睁睁看著谢文君的身影越来越远。
  “等等,这是……”
  “有人反应了过来。”
  “这是要……”
  “七步上栏吗?”
  一些专业人士已经猜到了这一步。
  但是也仅仅只是猜到。
  因为没有看到谢文君实际做到之前。
  他们也不敢確定,就是这样。
  毕竟现在在国內,除了刘祥,还没有任何一个人敢用这样的技术动作去攻栏。
  刘祥也在电视里看著。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