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3章 谢正业21!真正的巔峰即將降临(7 / 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曲臂摆动幅度压缩至110°,摆动频率达5.0次/秒,与腿部蹬地频率形成“1:1同步匹配”,避免宽幅摆动导致的节奏滯后。
  荔枝纹跑道表层的低黏滯纹理设计,配合紧凑曲臂支撑,可將手臂摆动阻力降低20%。
  使上肢能量消耗减少15%。
  为后半程高频步频维持储备体能。
  再加上动態支撑的肌肉反射激活。
  100°可调节肘关节形成的“弹性支撑”。
  让谢正业在蹬地瞬间產生的短暂失衡会触发腿部肌肉的反射性收缩。
  使蹬地频率提升10%。
  这种“失衡-代偿”机制精准適配其“依赖神经肌肉快速激活实现高频步频”的技术特点,结合荔枝纹跑道的即时回弹特性,可使每步蹬地能量反馈效率达75%。
  较步幅型选手提升25%。
  確保高频步频下的能量供应连续性。
  “预备——”
  发令员声音落下,赛场陷入暴风雨之前的平静。
  谢正业的曲臂支撑出现细微调整,肘部弯曲角度缩小至105°,指节对跑道的压力增大,带动肩部下沉幅度增加2厘米,上半身压缩程度肉眼可见,快肌纤维在低氧环境下提前进入激活状態。
  周兵则通过小腿肌肉微颤调整发力节奏,曲臂支撑的稳定性丝毫不减,臀部微微上抬,与谢正业形成“一压一抬”的对比。
  梁佳宏的直臂支撑纹丝不动,目光锁定前方5米地面標记,用视觉聚焦屏蔽干扰;。
  劲生的手指轻微蜷缩,激活手部神经以提升支撑敏感度。
  嘭————————
  “比赛开始!”
  枪响瞬间,双曲臂技术优势同步爆发,却呈现不同发力逻辑。
  谢正业的肘部以0.01秒速度快速伸直,指节脱离地面的同时,后腿脚掌猛蹬起跑器,股四头肌的爆发力顺著“短力臂”直接传导至全身。
  步频型曲臂的力传导路径比直臂短1/3,启动延迟减少0.005秒。
  他的第一步步长虽短,但落地后立即进入高频交替,步频瞬间突破4.0步/秒。
  躯干前倾角度达36°。
  像一道黑色闪电率先撕开僵局。
  周兵的启动则偏向“稳中有进”。
  曲臂支撑带来的爆发力让他与谢正业几乎同时离地,但步幅型技术让他的第一步步长达到2.0米,比谢正业宽0.2米。
  不过,稍宽的肘部夹角导致力量传导延迟0.002秒,第一步落地时落后谢正业半个脚掌距离。
  步频则稍慢。
  显然是在以步长换速度。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