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3章 超解放!两年技改开始浮现(1 / 11)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第2443章 超解放!两年技改开始浮现
  除了苏神的超级成绩。
  震撼世界。
  其实这么一看。
  其余人的成绩也就不差了。
  尤其是赵昊焕。
  老赵这边曲臂展开。
  “各就位”指令落下。
  赵昊焕弯腰屈膝,双手撑地时特意將间距加宽至肩宽的1.2倍。这一调整源於他的身高特性。
  1.9米出头的身高导致重心天然偏高,过窄的手距会让上半身前倾时稳定性不足。通过3d运动捕捉系统测试,宽手距使他的躯干前倾角度从传统的45°降至38°。
  核心肌群的受力负荷降低18%,同时保证了视野的开阔性,避免因过度前倾导致的视线受阻。
  他的前后蹬板间距比普通选手长15厘米,这是根据腿长比例,精准计算的结果。前蹬板与后蹬板的高度差控制在5厘米,后蹬板略高,使踝关节背屈角度维持在12°,这个角度能让小腿后侧的腓肠肌与比目鱼肌预张力达到最优值——
  测试数据显示,该角度下肌肉的能量储备比之前姿势提升2%,为蹬地瞬间的爆发力释放奠定基础。
  別看就这么点,可对於大个子来说,对於已经到了9秒70以內的选手来讲。
  任何的突破。
  都是必要抓住的拼图。
  想要精益求精,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所需要的就不仅仅只是简单的操作。
  各方面都要做得更好。
  “预备”指令响起,赵昊焕的臀部抬起,核心肌群瞬间进入“刚性锁定”状態。
  腹直肌与竖脊肌同步收缩,肌电信號峰值达到240μv,形成贯穿躯干的“刚性支柱”,这是他技改的核心突破之一。
  过去,高重心导致他的躯干在起跑时易出现左右晃动,通过“核心-髖部协同训练”,他將躯干晃动幅度从2.5°缩小至0.8°。
  力传导损耗率从22%降至9%。
  这里赵昊焕弯腰的瞬间,首先校准的是髖关节角度。他没有採用传统短跑选手“深蹲式”的低重心姿势,而是將髖关节屈角控制在60°左右。
  这个角度是他在无数次训练中找到的“平衡临界点”。
  1米9出头的身高本就容易导致重心偏高,过深的蹲姿会让髖部周围肌肉过度紧张,反而影响发力速度。
  而60°的屈角既能让臀大肌与股四头肌保持適度预张力,又能避免上半身因过度前倾出现失衡。
  至於他的双脚间距比肩宽多出3厘米。
  这是为送髖动作预留的“发力空间”。
  较宽的站距能让髖关节在蹬地时获得更大的旋转幅度,同时让脚掌触地面积增加8%,提升抓地力。
  调整站位时,他的左脚脚掌完全贴在蹬板上,右脚脚尖稍向外撇5°,这个细微的角度调整,是为了让蹬地时的力线能更顺畅地传递至髖关节,避免因脚尖朝向偏差导致的力损耗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