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4章 964!强上加强!技改成功!(2 / 11)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直接突破强项。
  让强项变成更强项。
  然后就有了眼下看到了这一幕。
  砰砰砰砰砰。
  50米是短跑“极速爆发”的起点。
  此阶段身体彻底摆脱加速期的姿態束缚,进入“动力最大化释放”的峰值状態。
  赵昊焕的技术核心,是將40-50米蓄力期储备的能量,通过送髖技术的“爆发式转化”,转化为持续的高速推进力,同时藉助送髖的精准调控。
  实现“极速输出”与“动作稳定”的平衡,避免和之前一样,在此阶段因发力过猛导致的动力损耗。
  50-55米。
  送髖的“爆发式顶推”与速度閾值突破。
  50米处,赵昊焕的送髖技术从“蓄力摆髖”瞬间切换为“爆发式顶推”,核心是通过髖关节的主动前顶与快速外旋,將储备的弹性势能与肌肉力量一次性高效释放,突破个人速度閾值。
  之前他在此阶段常出现“发力脱节”——
  要么蓄力不足导致爆发乏力。
  要么发力过猛导致动作变形。
  而现在赵昊焕凭藉40-50米的前置铺垫。
  实现了爆发的“高速衔接”。
  只见他当脚掌触地的瞬间。
  臀大肌与膕绳肌同步进入“峰值收缩”状態。
  藉助髖关节的刚性支撑,將力量通过大腿传递至髖关节,隨后髖关节以“快於加速期0.002秒”的速度向前顶出。
  这种“爆发式顶推”並非单纯的“抬大腿”,而是髖关节围绕身体纵轴的“螺旋式顶推”。
  在向前发力的同时,伴隨1.5°的外旋,这种旋转既扩大了步长的有效推进距离,又通过下肢的轻微旋转,抵消高速运行中的离心力干扰。
  送髖幅度从蓄力期的28°提升至31°。
  大腿前摆高度接近与地面平行,但他通过核心肌群的强力收缩,將上半身前倾角度稳定在5°,避免因送髖幅度过大导致的上半身后仰。这种“顶髖不顶身”的控制能力,让爆发时的力线始终沿身体纵轴传递,確保每一分力量都转化为前进动力。
  55米处。
  他的速度继续突破,正式进入个人极速区间,而这一突破的核心驱动,正是送髖的爆发式顶推。
  55-60米。
  赵昊焕送髖的“动態稳定”与动力持续输出。
  进入极速区间后,维持速度的难度远大於提升速度——
  高速运行中,任何细微的动作偏差都会被放大,导致动力损耗。
  赵昊焕在此阶段通过送髖的“动態稳定”技术,实现了极速状態下的持续输出,避免了莫斯科的时候“爆发即衰减”的困境。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