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0章 为官之道(5 / 5)
宋归尘欣慰地看着杜杞,眼底是吾家有儿初长成的骄傲。
朝中局势,她从杜青衫口中,也略知一二。
经历了寇相、丁谓等一系列朝中大臣的被贬,她对在朝为官的凶险早有感受。
历史浩浩荡荡,日子不断向前,永远有人处在那些位置上,却从来不会有一个人一直处于那个位置。
宋归尘问:“既然为官凶险,那阿杞如何看待为官一事?”
“为官者,为民也。圣人云‘为官者必先为德,从政者必定从民’,范公亦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然而真正为民之官,恐怕不多,尤其在京师这样的政治漩涡中心,一心为民之人到了这里怕是被吃得连骨头也不剩,阿杞又如何看待官场生存之道呢?”
杜杞沉思片刻,缓缓开口说道:
“为官之道,贵在能忍。能忍大丈夫,肯让真英雄。”
宋归尘不解其意,继续追问。
杜杞回道:“阿杞认为,做官当如昔日李沆、王公,‘温而厉’、‘恭而安’,宏旷雅量、慧眼识才,如若不能,也要向如今的宰相看齐。”
“王曾王大人?”
“正是。王大人在和丁谓的斗争之中,采取的正是忍字。正因为能忍,才能在改陵一案中将丁谓扳倒,如若他像寇相那样刚直,恐怕如今的宰相依然是丁谓等人。所以我认为,为官者,若想为民谋福,须得先保全自身,采取中庸之道。”
宋归尘再问:“然而在困境中选择并恪守中庸之道,谈何容易?”
“所以如李沆、王旦以及王曾等人,在阿杞心中,都是圣贤人物。”杜杞摇头笑道,“更多的读书人往往由于看不惯官场做派,不能在困境中恪守本心而选择辞官归隐,自己倒是清闲了,却苦了天下百姓。”
闻言,宋归尘想到远在孤山的师父他老人家,感慨良多,一时无话。
(本章完) ↑返回顶部↑
朝中局势,她从杜青衫口中,也略知一二。
经历了寇相、丁谓等一系列朝中大臣的被贬,她对在朝为官的凶险早有感受。
历史浩浩荡荡,日子不断向前,永远有人处在那些位置上,却从来不会有一个人一直处于那个位置。
宋归尘问:“既然为官凶险,那阿杞如何看待为官一事?”
“为官者,为民也。圣人云‘为官者必先为德,从政者必定从民’,范公亦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然而真正为民之官,恐怕不多,尤其在京师这样的政治漩涡中心,一心为民之人到了这里怕是被吃得连骨头也不剩,阿杞又如何看待官场生存之道呢?”
杜杞沉思片刻,缓缓开口说道:
“为官之道,贵在能忍。能忍大丈夫,肯让真英雄。”
宋归尘不解其意,继续追问。
杜杞回道:“阿杞认为,做官当如昔日李沆、王公,‘温而厉’、‘恭而安’,宏旷雅量、慧眼识才,如若不能,也要向如今的宰相看齐。”
“王曾王大人?”
“正是。王大人在和丁谓的斗争之中,采取的正是忍字。正因为能忍,才能在改陵一案中将丁谓扳倒,如若他像寇相那样刚直,恐怕如今的宰相依然是丁谓等人。所以我认为,为官者,若想为民谋福,须得先保全自身,采取中庸之道。”
宋归尘再问:“然而在困境中选择并恪守中庸之道,谈何容易?”
“所以如李沆、王旦以及王曾等人,在阿杞心中,都是圣贤人物。”杜杞摇头笑道,“更多的读书人往往由于看不惯官场做派,不能在困境中恪守本心而选择辞官归隐,自己倒是清闲了,却苦了天下百姓。”
闻言,宋归尘想到远在孤山的师父他老人家,感慨良多,一时无话。
(本章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