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0章 367九国百城时代(4 / 5)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这宝塔其实就相当于一个调配中心,上面有上百座如意门,可以分布到各处,由这如意宝塔调配。
  这么做有一个巨大的好处,那就是不需要非得中转。
  就比如说从玄真宫到旭日宫,以前得到秘境内的紫竹宫中转,现在嘛,直接就在两座如意门内传送了。
  再就是,这次布置起来虽然同样麻烦,但是二次收起,就相对简单很多,
  且不会造成大的破坏,如此,可反复利用,操作性就强了不少。
  也是因为楚舟的大手笔,在一座座如意门安置好后,迁徙的速度才陡然加快起来。
  待到一个个宗门脱离后,王朝的大军就彻底开了进来,占了原有的地界儿,开始维持秩序。
  楚舟倒是不在乎这些,他更关注的,其实是各大宗门选择的管理体制。
  比如说三大王朝,他们毫无疑问的摒弃了宗门模式,甚至不愿意再有大的宗门出现。
  他们开始普遍的建立书院,书院内也分文武,既要学治国之策,也得擅长武道术法。
  然后,以科举录用,以功劳获取官位,但是,不同的官位又有相应的实力要求。
  没那实力,就没资格竞争那个位置。
  毫无疑问,他们这是要走仙朝模式,尽可能的剪除宗门的影响。
  事实上,包括白帝和东煌,都选择的这种体制。
  你也得承认,相比宗门,仙朝模式可以最大程度动员所属领地的人力物力。
  当然,想走上这条路也不容易,尤其是很多宗门,想要改换成一言堂,根本就不现实。
  所以,有不少宗门选择了彻底屏蔽朝廷,而是以宗门设立不同的宫观管理。
  最典型的即是古刹宗!
  古刹宗隶属佛门,而佛门又有不少流派,原本的古刹宗就是佛门各大流派的集合。
  现在,他们干脆再次划分,直接将自己所得的一大片领地,划分成一个个小块。
  每块分给一个流派,让他们建立寺院。
  这寺院不仅仅管信仰,也管民生,管经济,管军事,管文化……
  他们会通过辩经和斗法两种模式选拔高僧,然后,这些高僧会升入古刹宗,掌管更大的权利。
  楚舟看了,脑袋里就冒出了一个想法:政教合一。
  不过,这法子就预示着后面得有多乱,若是权力集中,说不得还得民不聊生。
  反正楚舟不怎么看好!
  再有武庙,这群世家结合体,这次就是彻底放飞自我了。
  他们同样不允许大宗门出现,甚至也不要朝廷了,而是以世家治理地方,活脱脱的把自己撑成了门阀。
  当然,在楚舟看来,这是把好好的‘公天下’,又恢复成了‘家天下’,也是没谁了。
  再就是三清门,也很有意思,他们做了一种独特的尝试。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