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3章 优势与威胁(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其四,生物设备容易小型化。
  其五,容易生产。
  这个最后的容易生产,是一种相对概念。
  生物设备的容易生产,主要体现在可以在持有母本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克隆的方式大量复制,而其原材料就是各种蛋白质、、淀粉、纤维素、油脂、维生素和矿物质。
  以目前海陆丰集团掌握的生物技术,生产生物设备的各种原材料,都可以通过室内农场进行生产。
  这比起电子设备、机械设备的生产,其生产链条缩短了很多。
  比如电子设备,其全套生产流程太复杂了,还需要非常多精密仪器和高净度的无尘车间,各种原材料的要求也非常苛刻。
  电子设备的生产一旦哪一个环节出问题,要在短时间内进行补救,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从某种程度来讲,生物设备是一种生产条件相对比较低的设备,比较符合核战环境下使用,也适合在末日环境下使用。
  生物辅助头盔只是捷胜镇医学研究中心的第一个产品,以后肯定会研究其他生物辅助设备。
  但生物辅助头盔比较容易研究,各种技术也都差不多凑齐了,这也是江淼一开始选择该方向的原因。
  其实生物辅助设备还另一个优点,那就是生物有很多功能,是目前机械无法替代的。
  比如生物辅助头盔的磁场眼。
  这东西的灵感来自于鸟类的眼睛,一部分鸟类的眼睛,是可以看到磁感线的。
  也就是说,不少鸟类其实是可以看到磁场的。
  比如鸽子、燕子、大雁之类,这些有远距离迁徙的鸟类,它们之所以可以年复一年的跨越几千公里进行迁徙,这不仅仅靠基因遗传的下来生物记忆,还有可以依靠磁场进行定位的能力。
  而这种能力,人类本身是不掌握的。
  同时人类目前的各种机器,也很难进行复刻。
  虽然人类可以通过外太空的人造卫星,探测到地球的磁场,但人造卫星探测到的磁场数据,通过各种分析之后,才勉强可以作为科研参考,很难用在日常工作上。
  更何况人造卫星的磁场数据,如果要发送给个人使用,需要经过通信系统的传递,这就存在被干扰和屏蔽的风险。
  就算是可以使用,其随身携带的设备也很难做得很小。
  生物设备在小型化方面,和特殊功能上,确实拥有先天性优势。
  比如在信息素探测方面,生物方向的设备和机械方向的设备,两者的大小和精度,有可能存在好几个量级的差别。
  在李秋荣带领下,江淼和王砺锋在基地内逛了一圈。
  然后几人在基地的一间办公室坐下来。
  “老王,上一次我提的那个问题,你们讨论得怎样?”
  王砺锋先是一愣,随即便想起来江淼说的那件事,只见他眉头一皱:“江院士,你之前的提醒,我们研究之后,确实觉得其中的风险非常大,但我们内部的分歧也非常大。”
  李秋荣默不作声地给两人倒茶,并没有开口插话。
  “人工智能的风险,我想你们应该非常清楚,现在的ai技术进步太快了,很多ai已经到了中级人工智能的范畴。”
  王砺锋头疼地解释道:“我对此也是非常担忧,但有人觉得不能因噎废食。”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