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4章 硬实力(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以前很多研究,确实是基于当时的技术条件,才得出人类没有办法在大规模核爆之后的环境下生存。
  但是亚洲联合体的智库中心,重新根据现阶段的技术条件,进行了各种模拟。
  在最新的模拟结果之中,得出的结论是亚洲联合体可以在大规模放射性污染的环境中幸存下来。
  而且这个分析模型中,亚洲联合体在核战中的人口幸存规模,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增加。
  之所以得出这样的推论。
  原因就在于室内农场、净水技术的存在。
  放射性污染比较容易随着风暴、降水,从空气和陆地之中,逐渐转移向水体。
  也就是说,如果真的发生核战,那地表水将变得非常危险,因为其含有的放射性物质浓度会快速飙升。
  同时所有露天种植的农作物,也将被放射性物质污染,变成无法食用的废物。
  而这对于亚洲联合体而言,恰恰不是什么致命的难题。
  毕竟现在亚洲联合体内部,露天农业已经逐步被室内农业取代,除了类似于木蔗、橡胶草、胶松、仙豆大豆等经济作物,和一部分粮食作物,其他的蔬菜水果、园艺卉、植物药材、香料植物之类,都在快速转变为室内农场的种植了。
  容易被污染的地表水,在净水技术目前也没有什么威胁。
  毕竟民勤集团拥有的净水器技术,连氢的同位素都可以分离出来,获得最为纯净的淡水,那是手拿把掐的事情。
  解决了这两个后顾之忧,其实核武器的威胁也就一般般。
  加上现在亚洲联合体不断增加的拦截系统、防御系统、地下设施,进一步削弱了核武器的威胁性。
  如果不是不想搞烂地球地表的生态环境,亚洲联合体根本不怕和北大西洋联合体死磕。
  从进入白金时代开始,其实亚洲联合体就已经逐步掌握着主动权。
  这也是为什么,亚洲联合体虽然在内部对于人工智能严防死守,但对于北大西洋联合体、南方联盟的人工智能研究,并没有在明面上指手画脚。
  究其根本,就是因为亚洲联合体有毁灭地球地表的生态环境之后,仍然保证内部绝大部分人口活下来的底气。
  如果未来北大西洋联合体在人工智能上翻车,被人工智能反杀,那亚洲联合体将毫不犹豫启动地球清洁计划的第一阶段。
  现在亚洲联合体内部对其他地区的发展,其实是一种漠视和暗中观察的态度为主。
  王砺锋等人中,很多人也是这种态度,他们并没有吞并全世界的想法,主要是这样做不划算,而且强扭的瓜不甜。
  比如现在一片混乱的南亚地区,当地倒是有很多人想润进亚洲联合体,可惜联合体中的绝大部分人都表示反对。
  甚至在洪沙瓦底的西部边界,耗资五百多亿,建设了一条高度50米的巨大围墙,还是建设了大量要塞基地,并在边界周围,布置宽度达到5公里左右的密集雷场。
  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阻挡南亚人偷渡过来。
  南亚地区现在的战火虽然消停了,但其内部已经变成十几个势力,而且内部形成了大片的放射性污染区、化学污染区。
  当地的农业设施、工业设施不是被破坏了,就是因为缺乏原材料无法开关。
  短短几年时间,当地人口大概只剩下不到9亿左右。
  由此可见,南亚地区这几年是处于一种异常惨烈的内耗之中,直接消失了近六七亿的人口。
  对于这种地区,亚洲联合体要来何用?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