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9章 提前布局(2 / 5)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而且米洛敢肯定,就算美国人不搞新能源。
  华夏人也会搞的。
  原因很简单,因为以后华夏如果想工业升级,那么他们必定会触碰实业和工业的皇冠产品——汽车。
  但这又谈何容易。
  燃油车最重要的三样东西——发动机、波箱以及底盘。
  最后者没什么标准,千人千面,一万个人有一万种对底盘的要求和感受。
  但是发动机和变速箱,那就真的是工业技术的结晶,高科技的体现,和专利的超级堡垒了。
  不管是亚洲的霓虹,还是欧洲的德国,又或者美国,早就在变速箱和发动机方面积累了无数的专利。
  甚至还撤下了无数很难绕开,或者说完全绕不开的专利墙。
  这让后起之国,如果想发展工业上的皇冠,也就是汽车方面的生产制造的话。
  那么除非他们有办法,绕开所有走在前面的国家,设置下来的无数专利陷阱,比如搞个旷古绝今,技术什么的完全不同的发动机技术之类的。
  要是做不到这一步,又想融合进国际社会。
  那就只能老老实实,给德国、霓虹这两个汽车生产大国缴纳专利费。
  甚至就算如此,也根本没希望超过他们。
  那么有人会说,那干脆不生产汽车不行吗?
  工业那么多,为什么一定要盯着汽车不放?
  然而事实是,汽车这个行业,却是工业中和民众息息相关,但同时价格也最贵,普通人也能买得起的工业品了。
  这么说吧,霓虹和德国这两个国家。
  他们的汽车工业的相关产业链,支撑起了他们国内数百万工人和他们的家属的优越生活,即使是在他们的国家从事这个行业的都是中端家庭。
  几百万甚至上千个岗位,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科研人员……而且还都是高薪,或者说相对高薪的产业。
  哪个有志气的工业国看了不流口水?
  还是说想继续每年生产几百几千亿件袜子、衣服,去换几十万几百万进口汽车呢?
  所以在无法避开的燃油发动机和变速箱专利壁垒的情况下。
  美国可以抢,所以不一定以后就一定要研究新能源汽车。
  但华夏,只要有点志气,那是绝对不可能不发展的。
  因为他们绕不开专利墙,又眼馋汽车工业,最好的方法就是另辟蹊径——搞电动汽车。
  一下子避开了德国和霓虹的专利墙。
  所以就算没有特斯拉的出现,华夏的新能源还是会搞。
  那已经事关他们的国本。
  只不过特斯拉刚好抓住了机遇,成为了被放进去的那条鲶鱼。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