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4章 遗孤(4 / 5)
“一个称呼而已,随你便吧!”
称呼定下,两人的距离无形中拉近了些,连战的戒备心和拘谨稍有减缓。
“陆老师,我能问几个问题吗?”
“你说。”
“考首都大学难不难?”
陆悠右手食指有规律的敲击桌面,缓缓说道:“难不难,要分情况讨论。单看纸面数据,我们月省七十多万考生,首都大学仅招百来人,百分之零点零几的录取率,难度之大,肉眼可见。但事实并非如此。
对于学校而言,全国每年上千万考生,基数重大,不可能逐个去了解,只能忽略个体差异,运用统一标准筛选。在学校眼中,高考总分出来之前,状元和倒数第一,皆是一样,无甚差别。
对于参加高考的学生,情况大不相同。身为局中人,个体差异放大,可以依照往年标准,评估自身与他人的水平,分辨哪些是强而有力的竞争对手,哪些是随便踢死的路边一条。”
陆悠顿了顿,竖起一根手指,继续道:“举个例子,假如你的实力独步区域学校联盟,次次模拟考稳定700以上,那放眼全省,你的对手就百来人,以考入首都大学为目标,难度不算特别大。
相反,假如你的实力只是区域学校联盟的一线水准,模拟考分数在650到670徘徊,那你的对手得有上千人,除非运气爆发,高考试题完美符合,加上超常发挥,不然没可能进首都大学。”
连战很多话没听懂,但他记住了一点,分数越高,越容易进首都大学,最好是总分超过700。
“老师,你当年考上首都大学是什么实力?”
陆悠哂然而笑,道:“毫不夸张的说,你老师我,在数学这一科目上,打遍一代无敌手。”
“难道,你高考数学满分?”
“不不不。”陆悠晃了晃手指,“高考数学题目巧思是有的,但深度和广度不足,无法彰显我的实力,所以我没参加高考,我走的是竞赛路线。”
“竞赛?和高考有什么区别?哪个更难?”
“你可以这么理解,从山脚到山顶有两条路,一条名为高考的盘山公路,这条路很宽很长,能容纳上千万人,更考验毅力。另一条叫竞赛的攀岩小道,路程短,但很狭窄,路途险峻,天赋不高的,连入口都找不到。”
连战肃然起敬,虽然听了个似懂非懂,但不妨碍他觉得陆悠很厉害。
“老师,你觉得我将来有机会考上首都大学吗?”
陆悠想到连战先前写题的模样,感觉可能性不大,不过没有直接明说。
“论语有言,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取乎其下,则无所得矣。你不妨以首都大学为目标,尽最大的努力,即使最后没有得偿所愿,你的收获也绝不会差。”
接下来的十几分钟。
连战逐渐放开,问了陆悠好多问题,从初中到大学,从学习到生活,几乎问了个遍。
陆悠也没藏着掖着,分自己和正常学生的角度,详细的作答。
主要是陆悠不走寻常路,初高中的学习生活与正常学生相比,出入较大。
就在连战准备进一步询问学习方法时,一道温和的男声插进来。
“你们两个,找你们一天了,原来躲在这里。”
连战虎躯一震,赶忙站起身。
“渝叔!”
陆不渝走进凉亭,看了眼陆悠和桌面上的书本。 ↑返回顶部↑
称呼定下,两人的距离无形中拉近了些,连战的戒备心和拘谨稍有减缓。
“陆老师,我能问几个问题吗?”
“你说。”
“考首都大学难不难?”
陆悠右手食指有规律的敲击桌面,缓缓说道:“难不难,要分情况讨论。单看纸面数据,我们月省七十多万考生,首都大学仅招百来人,百分之零点零几的录取率,难度之大,肉眼可见。但事实并非如此。
对于学校而言,全国每年上千万考生,基数重大,不可能逐个去了解,只能忽略个体差异,运用统一标准筛选。在学校眼中,高考总分出来之前,状元和倒数第一,皆是一样,无甚差别。
对于参加高考的学生,情况大不相同。身为局中人,个体差异放大,可以依照往年标准,评估自身与他人的水平,分辨哪些是强而有力的竞争对手,哪些是随便踢死的路边一条。”
陆悠顿了顿,竖起一根手指,继续道:“举个例子,假如你的实力独步区域学校联盟,次次模拟考稳定700以上,那放眼全省,你的对手就百来人,以考入首都大学为目标,难度不算特别大。
相反,假如你的实力只是区域学校联盟的一线水准,模拟考分数在650到670徘徊,那你的对手得有上千人,除非运气爆发,高考试题完美符合,加上超常发挥,不然没可能进首都大学。”
连战很多话没听懂,但他记住了一点,分数越高,越容易进首都大学,最好是总分超过700。
“老师,你当年考上首都大学是什么实力?”
陆悠哂然而笑,道:“毫不夸张的说,你老师我,在数学这一科目上,打遍一代无敌手。”
“难道,你高考数学满分?”
“不不不。”陆悠晃了晃手指,“高考数学题目巧思是有的,但深度和广度不足,无法彰显我的实力,所以我没参加高考,我走的是竞赛路线。”
“竞赛?和高考有什么区别?哪个更难?”
“你可以这么理解,从山脚到山顶有两条路,一条名为高考的盘山公路,这条路很宽很长,能容纳上千万人,更考验毅力。另一条叫竞赛的攀岩小道,路程短,但很狭窄,路途险峻,天赋不高的,连入口都找不到。”
连战肃然起敬,虽然听了个似懂非懂,但不妨碍他觉得陆悠很厉害。
“老师,你觉得我将来有机会考上首都大学吗?”
陆悠想到连战先前写题的模样,感觉可能性不大,不过没有直接明说。
“论语有言,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取乎其下,则无所得矣。你不妨以首都大学为目标,尽最大的努力,即使最后没有得偿所愿,你的收获也绝不会差。”
接下来的十几分钟。
连战逐渐放开,问了陆悠好多问题,从初中到大学,从学习到生活,几乎问了个遍。
陆悠也没藏着掖着,分自己和正常学生的角度,详细的作答。
主要是陆悠不走寻常路,初高中的学习生活与正常学生相比,出入较大。
就在连战准备进一步询问学习方法时,一道温和的男声插进来。
“你们两个,找你们一天了,原来躲在这里。”
连战虎躯一震,赶忙站起身。
“渝叔!”
陆不渝走进凉亭,看了眼陆悠和桌面上的书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