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0章 《三国》之糜贞(2 / 6)
不过虽然去年秋收收穫的粮食並不多,所以,在这次来到第二世界后,在十一月,十二月就停止了军事行动。
当然,之所以如此,不仅仅是因为粮食短缺,也是因为长时间的战斗,將士们都露出了疲態。再加上天气原因,所以姜辰才执行去年制定的计划,先稳定洛阳,关中,兗州,冀州这些基本盘。等有足够的粮食,养精蓄锐后,再出兵其他地方。
现在已是一月,想要出兵,也要在春耕之后。
所以,这段时间,在东汉大陆都是在整顿內务。
“那些世家豪族现在怎么样?”姜辰问道。
“那些世家豪族的小动作不少。”唐瑛说道:“我们的弱点就是没有足够的官吏。那些官吏都是来自世家豪族的。在知识熔断的情况下,我们不能和世家豪族彻底撕破脸皮。”
在东汉后期,士大夫中就出现了一些世家大族,他们累世公卿,专攻一经,门生、故吏遍天下,在察举、徵辟中得到优先,是一个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占据了特殊地位的阶层。
歷史上,士族的势力在曹操掌权时一度受到抑制,到了魏和西晋重新兴起。魏文帝曹丕建立九品中正制,因为中正官把持在士族手中而形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局面。士族子弟经过中正品第入仕,形成世代相传的贵胄。而寒门庶族几乎失去了入仕的机会。
现在在东汉大陆,是刘辩时期,也就是形成门阀的关键时刻。不过,姜辰绝不允许门阀存在的。
在东汉大陆,什么是寒门?
就是普通中小地主阶层。
哪怕姜辰想要拉拢寒门,但远远不够。
“看来我们要儘快建立新的教育体系。”姜辰说道。
东汉大陆汉国的官学就是东汉的教育制度体系,分为中央与地方两级建制。中央官学包含常规教育的太学与鸿都门学、四姓小侯学等特殊学校,地方官学则分为郡国学和校、庠、序等层级。
太学设立时,初设博士弟子50人,后来规模达3万人。太学教师称博士,学生通过考试分级授官,合格者可任文学掌故、郎中等职。鸿都门学创立於东汉灵帝光和元年,校址在洛阳鸿都门,学生由州郡举荐擅长尺牘、辞赋及书法者,毕业后可任刺史、尚书等职。四姓小侯学限樊、阴、郭、马四姓子弟,教授《孝经》《尚书》等。
地方官学有郡县乡聚四级办学体系。郡国学由文学祭酒或地方学者负责,兼具培养官吏与推广教化的功能,但实际成效受地方长官影响较大。
不过,这教育体系想要维持东汉接下来的发展远远不够。要重新组建教育体系。
“是按照第一世界的教育体系建立吗?”唐瑛问道。
“不,第一世界的教育体系不合適汉国。”姜辰將自己需要的教育体系说了一遍。
姜辰说的教育体系和第三世界大明的教育体系差不多。
第三世界大明科举制度的推行,极大地推动了大明教育体系的发展。为了应对科举考试,各地纷纷设立书院、私塾,聘请名师授课,形成了“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社会风气。同时,科举制度对於书籍的印刷和出版也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大量经典著作得以刊印传播,为文化的传承和普及奠定了基础。
姜辰准备在第三世界大明教育体系的进行改进,成为汉国的教育体系。
“陛下,这教育体系如果公布的话,那些世家豪族恐怕要彻底和我们翻脸了。”唐瑛说道。
“嗯,所以我们要一步步来……”姜辰可不想和那些世家豪族彻底翻脸。只能用政治手法。
姜辰知道想要组建完整的教育体系没有几十年是不可能的。
不过,姜辰也不著急。
因为他们姜家有的是时间。
如果不是因为贪婪第二世界三个月的修炼,並不需要每个人都要进入第二世界的。不过现在姜家整体实力太弱了,也只能不浪费任何时间修炼。
更何况,在第二世界发展,是可以增加族运的。
“也只能如此了。”唐瑛点点头。 ↑返回顶部↑
当然,之所以如此,不仅仅是因为粮食短缺,也是因为长时间的战斗,將士们都露出了疲態。再加上天气原因,所以姜辰才执行去年制定的计划,先稳定洛阳,关中,兗州,冀州这些基本盘。等有足够的粮食,养精蓄锐后,再出兵其他地方。
现在已是一月,想要出兵,也要在春耕之后。
所以,这段时间,在东汉大陆都是在整顿內务。
“那些世家豪族现在怎么样?”姜辰问道。
“那些世家豪族的小动作不少。”唐瑛说道:“我们的弱点就是没有足够的官吏。那些官吏都是来自世家豪族的。在知识熔断的情况下,我们不能和世家豪族彻底撕破脸皮。”
在东汉后期,士大夫中就出现了一些世家大族,他们累世公卿,专攻一经,门生、故吏遍天下,在察举、徵辟中得到优先,是一个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占据了特殊地位的阶层。
歷史上,士族的势力在曹操掌权时一度受到抑制,到了魏和西晋重新兴起。魏文帝曹丕建立九品中正制,因为中正官把持在士族手中而形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局面。士族子弟经过中正品第入仕,形成世代相传的贵胄。而寒门庶族几乎失去了入仕的机会。
现在在东汉大陆,是刘辩时期,也就是形成门阀的关键时刻。不过,姜辰绝不允许门阀存在的。
在东汉大陆,什么是寒门?
就是普通中小地主阶层。
哪怕姜辰想要拉拢寒门,但远远不够。
“看来我们要儘快建立新的教育体系。”姜辰说道。
东汉大陆汉国的官学就是东汉的教育制度体系,分为中央与地方两级建制。中央官学包含常规教育的太学与鸿都门学、四姓小侯学等特殊学校,地方官学则分为郡国学和校、庠、序等层级。
太学设立时,初设博士弟子50人,后来规模达3万人。太学教师称博士,学生通过考试分级授官,合格者可任文学掌故、郎中等职。鸿都门学创立於东汉灵帝光和元年,校址在洛阳鸿都门,学生由州郡举荐擅长尺牘、辞赋及书法者,毕业后可任刺史、尚书等职。四姓小侯学限樊、阴、郭、马四姓子弟,教授《孝经》《尚书》等。
地方官学有郡县乡聚四级办学体系。郡国学由文学祭酒或地方学者负责,兼具培养官吏与推广教化的功能,但实际成效受地方长官影响较大。
不过,这教育体系想要维持东汉接下来的发展远远不够。要重新组建教育体系。
“是按照第一世界的教育体系建立吗?”唐瑛问道。
“不,第一世界的教育体系不合適汉国。”姜辰將自己需要的教育体系说了一遍。
姜辰说的教育体系和第三世界大明的教育体系差不多。
第三世界大明科举制度的推行,极大地推动了大明教育体系的发展。为了应对科举考试,各地纷纷设立书院、私塾,聘请名师授课,形成了“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社会风气。同时,科举制度对於书籍的印刷和出版也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大量经典著作得以刊印传播,为文化的传承和普及奠定了基础。
姜辰准备在第三世界大明教育体系的进行改进,成为汉国的教育体系。
“陛下,这教育体系如果公布的话,那些世家豪族恐怕要彻底和我们翻脸了。”唐瑛说道。
“嗯,所以我们要一步步来……”姜辰可不想和那些世家豪族彻底翻脸。只能用政治手法。
姜辰知道想要组建完整的教育体系没有几十年是不可能的。
不过,姜辰也不著急。
因为他们姜家有的是时间。
如果不是因为贪婪第二世界三个月的修炼,並不需要每个人都要进入第二世界的。不过现在姜家整体实力太弱了,也只能不浪费任何时间修炼。
更何况,在第二世界发展,是可以增加族运的。
“也只能如此了。”唐瑛点点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