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3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掀盖一瞧,里头满满当当装了一篓子……贝壳?
  尖的圆的扁的,色泽鲜艳,各种模样的都有。再底下?,还埋着许多?白花花的蚌珠,豆子似的堆了半篓。
  宁和无言地抬头。宁皎说:“水里捡的。”
  他想了想,又补了一句:“生得好看。”
  “那你便背回去吧。”宁和笑着道,“等回了大赵,制成些摆件放在屋中,闲暇时?也可?赏玩一二。”
  宁皎认真地点了点头。
  从和息东岛至鱼乌,船在海上行了有大半月之久。
  宁皎不爱待在船舱,有时?大约也不在船上,宁和自然不会去拘束他。船上处处是?人,不便练剑,她每日除去在船舱里打坐,便是?立在船头看看风景。
  这一回,她想,这海上风光可?算是?看了个够啊。
  黄头发的阿二常来找宁和说话,用他自己的话说,是?想多?和宁和说说大赵话。他说他们这一次船人都是?鱼乌国人,而他因为会说大赵官话,才?被船当家看上,选上船来做了个跟船的。
  阿二说,这船上除了船当家,九个水手,剩下?的就是?他们这十七个跟船的,名?字从阿一到阿十七,都是?船当家招来的半大小?子,平时?干些招徕客人、煮饭洒扫的活。
  他还偷偷告诉宁和,这次船当家听说和息岛有鱼怪引水来淹,毁了许多?村落,才?打着主?意急匆匆把船开过来,想在那些被吓破了胆想离岛的人身上发笔财。要放在平常,船票是?远没有这样贵的。
  除了阿二外,来得最多?的是?阿十七。那小?孩是?来送水送饭的,早晚都能见他抱着两只大木桶,往来于?各个船舱间。
  这个小?孩不像阿二那样会说大赵话,每日除了敲门和行礼,并不怎么出声。
  没了人面鱼作?怪,这时?节的海面十分平静。船只顺利抵达了鱼乌国西岸的码头。
  那阿二还特意跑来送了宁和二人下?船。
  鱼乌国虽小?,然而毗邻大赵,城中还算繁华,尤其集市颇为热闹。许多?来往的商人都会在这里歇脚,交易些货物。
  宁和找了家当铺卖了那两只玉瓶。巴掌大的瓶儿,换了百来两银子,也算是?有了些盘缠在身。
  宁和立在集市里,有心想
  去买匹马,又想起她二人如今都不再是?凡人,买马反而误事,苦笑一声,转而找了家馄饨铺子,给自己和阿皎一人点了一碗馄饨。
  鱼乌的馄饨做得不如岐山县里城东口的那家姓黄的老叟家好吃,汤是?用鱼头熬的,有股腥味儿。好在宁和不是?挑口的人,只皱一下?眉,也就填了肚子。至于?宁皎,只要是?能吃的,他连生熟都不如何在意。
  他们只在鱼乌境内停留了半日,便朝着大赵东去。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