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8章 终归是有变化(4 / 5)
又嘱咐三春和湘云好生照看黛玉,这才跟著周瑞家的往后堂走去。
穿过曲折的迴廊,绕过一棵盛开的木槿,便到了贾母平日歇晌的正房,刚走到门口,就听见里面传来贾母略显疲惫的声音:
“.那些藩王一个个都不是省油的灯,借著给太上皇祝寿的名头入京,实则还不是想在朝堂上分一杯羹。”
王夫人的声音紧隨其后:
“老太太说的是,前日忠顺王就打发人来送礼,还特意提到宝玉的事,话里话外都透著问询之意,说是青莲书院那些闹事人有人领头。“
邢夫人坐在那,倒是没有其他动作,接口道:
“何止忠顺王,这几日,那些老亲勛贵来的可不少,我看也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宝釵放轻脚步,掀帘进去时,只见贾母斜倚在铺著软垫的宝座上,手里捏著串紫檀佛珠。王夫人、邢夫人、薛姨妈还有二奶奶陪坐在一边,神色各异,见宝釵进来,贾母招手让她到身边坐下,轻声道:
“你来得正好,听听这些烦心事。”
宝釵笑著给贾母和各位长辈请安,柔声道:
“老太太別烦心,听说府上早就备好贺仪,明日里寿宴贺礼,等著就是,那些王爷们再怎么折腾,也不敢在这时候闹出乱子来。”
贾母嘆了口气,意外的看了宝釵一眼,心头还有些惋惜,若不是洛云侯那边下手快,留给宝玉多好:
“你这孩子就是心宽,可这京城的事一日比一日紧,咱们虽是內宅妇人,也该知道些厉害。”
她转动著佛珠,声音低沉下来,
“明白里,入宫上供,你可隨著你母亲,一併去后宫娘娘那边,”
薛姨妈见到女儿来此,满心欢喜,倒是不喜欢这些琐碎的事,
“老太太,看您说的,这还是沾了您的光,倒是这寿宴上的贺礼,可还隨著规制送?”
毕竟是薛家没了主事的,又丟了祖上的官帽,若是送,该如何送,不免忧心忡忡。
就连王熙凤也不自觉的担心著,想著前几日的事,还是说了出来;
“前日宫里的夏总管著人来传话,说太上皇近来精神不济,让各家好生准备寿礼,莫要出什么差错,我看这背后定有文章。”
贾母皱了皱眉,没接凤丫头的话,转而对宝釵问道:
“你哥哥虽然没有实缺,但总归捐了五品的官,就按照五品官的送,也不算逾制。“
想了想,其实有著侯府照应,多送少送也没什么,只是薛家这边,也没有个能挑大樑的。
“是,听老太太的。”
薛宝釵点了点头,也只能如此了,若是哥哥在京营谋个差事也是好的,可一想到京南民乱,隨即又打消这种念头。
贾母或许感同身受,沉默半晌,佛珠转动的速度渐渐快了起来,堂屋里静悄悄的,只有窗外蝉鸣不知疲倦地响著,衬得这內宅深处的议论愈发沉重。
“罢了,还是按照以往的礼数就成,凤丫头,府上的贺礼,可备好了。”
“回老太太的话,宫里寿宴贺仪,后宫进献的贺礼,以及一些散碎银子,全备好了,就连呈递贺喜摺子,二老爷也全都事先留好。”
“那就好,今夜送的东西,就留在我这,让人连夜看著,万不能出错。”
“是,老太太。” ↑返回顶部↑
穿过曲折的迴廊,绕过一棵盛开的木槿,便到了贾母平日歇晌的正房,刚走到门口,就听见里面传来贾母略显疲惫的声音:
“.那些藩王一个个都不是省油的灯,借著给太上皇祝寿的名头入京,实则还不是想在朝堂上分一杯羹。”
王夫人的声音紧隨其后:
“老太太说的是,前日忠顺王就打发人来送礼,还特意提到宝玉的事,话里话外都透著问询之意,说是青莲书院那些闹事人有人领头。“
邢夫人坐在那,倒是没有其他动作,接口道:
“何止忠顺王,这几日,那些老亲勛贵来的可不少,我看也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宝釵放轻脚步,掀帘进去时,只见贾母斜倚在铺著软垫的宝座上,手里捏著串紫檀佛珠。王夫人、邢夫人、薛姨妈还有二奶奶陪坐在一边,神色各异,见宝釵进来,贾母招手让她到身边坐下,轻声道:
“你来得正好,听听这些烦心事。”
宝釵笑著给贾母和各位长辈请安,柔声道:
“老太太別烦心,听说府上早就备好贺仪,明日里寿宴贺礼,等著就是,那些王爷们再怎么折腾,也不敢在这时候闹出乱子来。”
贾母嘆了口气,意外的看了宝釵一眼,心头还有些惋惜,若不是洛云侯那边下手快,留给宝玉多好:
“你这孩子就是心宽,可这京城的事一日比一日紧,咱们虽是內宅妇人,也该知道些厉害。”
她转动著佛珠,声音低沉下来,
“明白里,入宫上供,你可隨著你母亲,一併去后宫娘娘那边,”
薛姨妈见到女儿来此,满心欢喜,倒是不喜欢这些琐碎的事,
“老太太,看您说的,这还是沾了您的光,倒是这寿宴上的贺礼,可还隨著规制送?”
毕竟是薛家没了主事的,又丟了祖上的官帽,若是送,该如何送,不免忧心忡忡。
就连王熙凤也不自觉的担心著,想著前几日的事,还是说了出来;
“前日宫里的夏总管著人来传话,说太上皇近来精神不济,让各家好生准备寿礼,莫要出什么差错,我看这背后定有文章。”
贾母皱了皱眉,没接凤丫头的话,转而对宝釵问道:
“你哥哥虽然没有实缺,但总归捐了五品的官,就按照五品官的送,也不算逾制。“
想了想,其实有著侯府照应,多送少送也没什么,只是薛家这边,也没有个能挑大樑的。
“是,听老太太的。”
薛宝釵点了点头,也只能如此了,若是哥哥在京营谋个差事也是好的,可一想到京南民乱,隨即又打消这种念头。
贾母或许感同身受,沉默半晌,佛珠转动的速度渐渐快了起来,堂屋里静悄悄的,只有窗外蝉鸣不知疲倦地响著,衬得这內宅深处的议论愈发沉重。
“罢了,还是按照以往的礼数就成,凤丫头,府上的贺礼,可备好了。”
“回老太太的话,宫里寿宴贺仪,后宫进献的贺礼,以及一些散碎银子,全备好了,就连呈递贺喜摺子,二老爷也全都事先留好。”
“那就好,今夜送的东西,就留在我这,让人连夜看著,万不能出错。”
“是,老太太。”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