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0章 天牢內要重审(3 / 4)
“侯爷,诸位大人,太上皇已在里面等候。”
张瑾瑜抬眼望去,屋子里面,几位老大人先来一步,在里面等候,闻听动静,全都依次走了出来,而后,一群人重新上了台阶,来到一个宽大的屋子內,四周全是青石堆砌而成。
石室中央燃著几盏油灯,昏黄的光线下,只见太上皇身著一身玄色常服,未戴冠冕,白的髮丝用一根玉簪束著,正背著手站在铁牢前,身形虽有些佝僂,却透著一股不容置疑的威严。
石室两侧已站了几人,长乐宫总管太监夏守忠,面色凝重地垂著首,司礼监秉笔太监陈辉陈公公,眼里带著审视,还有隨堂太监马飞,一身紫色袍服,站在最外侧,目光平静地落在铁牢內,不知在想些什么。
“臣等,参见太上皇!”
张瑾瑜与几人一同躬身行礼,声音在石室里迴荡,虽没有言语交谈,但来的时候,目光对视,皆有所得。
太上皇转过身,目光扫过眾人,摆了摆手,声音沙哑却有力:
“免礼,今日审案,不必拘礼,你们且在墙角候著,莫要出声,朕想亲自会一会,这个写出大逆之言的人。”
“这,”
顾阁老有些迟疑,哪有圣人亲自审问官员的道理,若是真的这样行事,百官还有何脸面,
“启稟太上皇,徐长文一案,还有诸多疑点,太上皇若是不放心,老臣亲自审问,若有不妥之处,再由太上皇告知老臣,以老臣之口,代为问询,也不失了皇家体面。”
“是啊,太上皇,徐长文只是一个小小户部主事,就算有大案在身,也有六部官员尚在,何来劳烦圣驾。”
都察院左参议孟歷,也赶紧劝言,若是问出什么好歹来,冯家那里,咋办?
一人相劝,就有两人相劝,就连大公子李潮生和常侍郎都蠢蠢欲动,司礼监陈辉陈公公突然站出来,
“诸位大人,太上皇来此,关键还在於见一见此人样貌,虽说一个小小六品主事,但其心里可算是胆大妄为,各位大人拦著太上皇,是何居心?”
站在台上,居高临下说话,颇有些小人得志的样子。
张瑾瑜站在人群中,一直没有开口,现在这个时候,审与不审,也不是他们说了算的,还没张口,太上皇则是敲了敲桌子,
“朕也不是商紂王,也不是那些庸碌帝王,见个人也不能见吗,洛云侯,你说呢。”
话说到这个份上,还能怎么办,张瑾瑜一抱拳出列,恭声道;
“太上皇所言极是,既然来了,那就要见上一见,问问是何缘由,臣昨夜一夜未睡,左思右想,也不得其理,但翻看徐主事的奏疏,臣去各部堂了解一番,所写內容,並无虚妄,所以臣也不知如何是好。”
又把话推了回去,摺子上的事,多数都是真的,若是太上皇再问,岂不是討个没趣,所以,事先提醒,別又像宋阁老一般,给气出个好歹出来。
但这些话,落在眾人耳中,多有惊嚇,这些话,能在这里说,太上皇周圣卓莞尔一笑,坐在那,拍一下桌子,
“以前別人都说洛云侯年轻气盛,今日一见,朕还真的信了,有些事,你在关外不知道关內的事,就说漕运亏空一案,若不是朕停止查案,没有耽搁江南堤坝修缮,或许就在哪一年,江南就会陷入水灾当中,何来风调雨顺,富硕江南,你们都藏起来,朕去问一问这个徐县令。”
“是,太上皇。”
眾人齐声应下,纷纷退到石室角落的甬道內,目光不由自主地投向前面不远处的铁牢,铁牢內铺著一层稻草,徐长文就坐在稻草上,囚服早已被泥泞与尘土染得看不出原色,头髮散乱地披在肩上,脸上还有未清洗的脏乱,可那双眼睛却依旧亮著,透著几分倔强。
寻见周围的人都退下,只见太上皇抬手示意內侍上前,內侍立刻捧著一套粗布衣裳与一顶旧毡帽上前,太上皇接过衣裳,动作缓慢地换上,又戴上毡帽,將帽檐压得极低,遮住了大半张脸,只露出下頜的皱纹。
隨后对著內侍低语几句,內侍点头退下,隨后便见太上皇提著一个食盒,缓步走向铁牢。
铁牢的铁门被內侍打开,太上皇走进去,又隨手关上了门,將眾人的目光隔绝在外,只有两个换了衣物的禁军狱卒,站在铁牢外面的甬道內,石室里瞬间安静下来,迴荡著油灯燃烧时“噼啪”的声响,还有铁牢內偶尔传来的低语。
张瑾瑜站在角落,屏住呼吸,凝神细听,只听太上皇的声音隔著铁栏传来,带著几分刻意压低的沙哑:
“徐主事,老夫是宫里派来的杂役,奉命给你送些吃食。” ↑返回顶部↑
张瑾瑜抬眼望去,屋子里面,几位老大人先来一步,在里面等候,闻听动静,全都依次走了出来,而后,一群人重新上了台阶,来到一个宽大的屋子內,四周全是青石堆砌而成。
石室中央燃著几盏油灯,昏黄的光线下,只见太上皇身著一身玄色常服,未戴冠冕,白的髮丝用一根玉簪束著,正背著手站在铁牢前,身形虽有些佝僂,却透著一股不容置疑的威严。
石室两侧已站了几人,长乐宫总管太监夏守忠,面色凝重地垂著首,司礼监秉笔太监陈辉陈公公,眼里带著审视,还有隨堂太监马飞,一身紫色袍服,站在最外侧,目光平静地落在铁牢內,不知在想些什么。
“臣等,参见太上皇!”
张瑾瑜与几人一同躬身行礼,声音在石室里迴荡,虽没有言语交谈,但来的时候,目光对视,皆有所得。
太上皇转过身,目光扫过眾人,摆了摆手,声音沙哑却有力:
“免礼,今日审案,不必拘礼,你们且在墙角候著,莫要出声,朕想亲自会一会,这个写出大逆之言的人。”
“这,”
顾阁老有些迟疑,哪有圣人亲自审问官员的道理,若是真的这样行事,百官还有何脸面,
“启稟太上皇,徐长文一案,还有诸多疑点,太上皇若是不放心,老臣亲自审问,若有不妥之处,再由太上皇告知老臣,以老臣之口,代为问询,也不失了皇家体面。”
“是啊,太上皇,徐长文只是一个小小户部主事,就算有大案在身,也有六部官员尚在,何来劳烦圣驾。”
都察院左参议孟歷,也赶紧劝言,若是问出什么好歹来,冯家那里,咋办?
一人相劝,就有两人相劝,就连大公子李潮生和常侍郎都蠢蠢欲动,司礼监陈辉陈公公突然站出来,
“诸位大人,太上皇来此,关键还在於见一见此人样貌,虽说一个小小六品主事,但其心里可算是胆大妄为,各位大人拦著太上皇,是何居心?”
站在台上,居高临下说话,颇有些小人得志的样子。
张瑾瑜站在人群中,一直没有开口,现在这个时候,审与不审,也不是他们说了算的,还没张口,太上皇则是敲了敲桌子,
“朕也不是商紂王,也不是那些庸碌帝王,见个人也不能见吗,洛云侯,你说呢。”
话说到这个份上,还能怎么办,张瑾瑜一抱拳出列,恭声道;
“太上皇所言极是,既然来了,那就要见上一见,问问是何缘由,臣昨夜一夜未睡,左思右想,也不得其理,但翻看徐主事的奏疏,臣去各部堂了解一番,所写內容,並无虚妄,所以臣也不知如何是好。”
又把话推了回去,摺子上的事,多数都是真的,若是太上皇再问,岂不是討个没趣,所以,事先提醒,別又像宋阁老一般,给气出个好歹出来。
但这些话,落在眾人耳中,多有惊嚇,这些话,能在这里说,太上皇周圣卓莞尔一笑,坐在那,拍一下桌子,
“以前別人都说洛云侯年轻气盛,今日一见,朕还真的信了,有些事,你在关外不知道关內的事,就说漕运亏空一案,若不是朕停止查案,没有耽搁江南堤坝修缮,或许就在哪一年,江南就会陷入水灾当中,何来风调雨顺,富硕江南,你们都藏起来,朕去问一问这个徐县令。”
“是,太上皇。”
眾人齐声应下,纷纷退到石室角落的甬道內,目光不由自主地投向前面不远处的铁牢,铁牢內铺著一层稻草,徐长文就坐在稻草上,囚服早已被泥泞与尘土染得看不出原色,头髮散乱地披在肩上,脸上还有未清洗的脏乱,可那双眼睛却依旧亮著,透著几分倔强。
寻见周围的人都退下,只见太上皇抬手示意內侍上前,內侍立刻捧著一套粗布衣裳与一顶旧毡帽上前,太上皇接过衣裳,动作缓慢地换上,又戴上毡帽,將帽檐压得极低,遮住了大半张脸,只露出下頜的皱纹。
隨后对著內侍低语几句,內侍点头退下,隨后便见太上皇提著一个食盒,缓步走向铁牢。
铁牢的铁门被內侍打开,太上皇走进去,又隨手关上了门,將眾人的目光隔绝在外,只有两个换了衣物的禁军狱卒,站在铁牢外面的甬道內,石室里瞬间安静下来,迴荡著油灯燃烧时“噼啪”的声响,还有铁牢內偶尔传来的低语。
张瑾瑜站在角落,屏住呼吸,凝神细听,只听太上皇的声音隔著铁栏传来,带著几分刻意压低的沙哑:
“徐主事,老夫是宫里派来的杂役,奉命给你送些吃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