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8章 万族之劫,迁永陵令!(1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第328章 万族之劫,迁永陵令!
  京城,玉熙宫。
  整个大殿,都被从陈家书库中搬来的门户豪强家族图册填满。
  朱厚熜都不由得惊了。
  近三年来,锦衣卫缇骑四出,仅朝廷官、吏就杀了十数万人。
  其牵连者,更是达数十万人计。
  除此以外,晋、徽、潮三大商帮,不久前的两番扫黑除恶,伏诛者绝对过了百万之数。
  下狱、流徙等诸罪在上,至少也有几十万之众。
  而在嘉靖三十九年,朝廷普查时,整个大明朝,也不过一亿两千万人。
  尽管这数目不准,天下大族、富户、地主都有藏匿人口的习惯,而山贼、响马、流民等又不在普查之列,但大明朝人口,最多也就一亿五千万左右。
  当然,这三年来,大明朝年年丰收,百姓安居乐业,新生孩童在暴涨,朱厚熜估摸着,少说又增加了一千万人口。
  满打满算,现在的大明朝,一亿六千万人左右。
  可以说,朱厚熜灭掉了大明朝百分之二的既得利益者,又增加了百分之五以上的新生儿,总体人口仍在快速上涨中。
  但朱厚熜怎么都没想到,都杀了这么多人了,大明朝中的“顽固势力”还这么多。
  不信邪的朱厚熜,从檀木箱中随便取出了本图册,来自浙江、宁波府。
  翻开目录,四大望族的名字立刻出现。
  镜川杨氏、鉴桥屠氏、月湖陆氏和槎湖张氏。
  宁波一府之地,下辖区区五县,却有四方望族,朱厚熜的心沉了下去,继续翻看下去。
  镜川杨氏,木连理。
  杨氏世家在镜川之阳,小江湖之阴,麟凤洲之上,谚称“杨家巉”,宗族繁甚,鼎分为三,有东杨、西杨、中杨之称。
  宁波四大家族之首,经数代人的积累与经营。
  始祖杨再十一君(失其名讳)应该算是其中比较低调的一位了,少有诗名,南宋德佑年间,那时正值宋元交际之时,杨公自以世为宋臣,遂高隐不出,作咏史诗以自见。
  之后他的子孙也是坚守其训,俱以传经世其家,所以那时候的杨氏家族,也被人冠以了“镜川杨氏,执义不仕”的赞誉。
  之后传了七代,到本朝景泰年间杨守陈、杨守阯兄弟这一辈,大显于世。
  据说那时候杨氏家族中但凡木,都常常会长出连理双瓣的情况,乡里乡亲的都是大为惊奇,但却一直“不知其何祥也”。
  直到守陈、守阯两兄弟“举乡试第一,皆甲科高等,官词林,对掌两京学士,位并少宰”之时,方才发现这连理木的征兆,正是预示着有一天,杨家会有两兄弟比翼齐飞,将这“镜川杨氏”的声望提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而陈家书库中,却道杨氏发迹更早,杨守陈、杨守阯的祖父,人称“栖云先生”的杨範开始,杨家就已经发迹了。
  杨範,字九畴,体长,美凤仪,行止有度,后被追赠为吏部右侍郎,他生育三子,长子杨自惩,字复之,赠吏部右侍郎,次子杨自悆,赠大理寺卿,小儿子杨自忞,赠兵部员外郎。
  杨自惩的两个儿子,就是守陈、守阯兄弟俩了。
  老大杨守陈,礼部尚书,谥号文懿,老二杨守阯,太子少保,吏部尚书,自号碧川。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