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3章 皇九子昭,至德先圣!(1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第333章 皇九子昭,至德先圣!
  萧妃子封王。
  福王朱翊钧就藩。
  内阁阁臣兼礼部尚书的海瑞,只与同侪共同研讨了第一件事,立萧妃子为“昭”。
  昭者:光明、明亮的样子。
  世间常言:“日月昭昭”,日月为明,明昭,王也。
  未有姓名,先有王爵,纵大明朝二百载,始第一也。
  不过,玉熙宫没有那么荒唐,就在内阁首辅大臣高拱拟奏请王时,萧妃子的名字也降了下来。
  朱姓、载辈,是为祖制,不容更改,而名字“圻”也。
  圻者:表疆界、边际、圻埒,意义优美。
  与今时大明朝不断开疆扩土的国情相符。
  朱载圻,是为大明朝皇九子,授昭王。
  内阁拟奏,玉熙宫照准,君臣相宜,六部九卿大臣闻之默然。
  人人都骂严嵩内阁祸国殃民,把持朝政,但严嵩遇到什么事,多多少少还知会六部九卿衙门,开个大会什么的。
  严嵩倒下,再看看张居正内阁、高拱内阁两代内阁,不论遇到什么事,内阁关起政务堂门,开个小会,几位阁老一聊,事就成了。
  甚至,影响大明朝命运的事,大会、小会都不开了,玉熙宫就决定了。
  大事开小会,要事不开会,逐渐成为大明朝现状,令无数老臣喟然叹息。
  之后,随着封授昭王的旨意,附着封授萧妃父“慎节伯”的事,这明显是赏赐性质的封爵,文武百官倒没那么关心。
  但也藏着内阁五阁老的“巧思”和“提醒”,以“慎”、“节”二字,警告萧皇贵妃父亲,莫走国丈、国舅,父子连襟,外戚丑闻的老路。
  而福王就藩,挑选封地的事,作为福王朱翊钧的“准岳父”,海瑞必须回避,直接下值,前往了福王府知会亲家、女婿这件喜事,以及,交代些事情。
  福王府。
  和以前裕王府别无变化,除了少了前裕王朱载垕,门头匾额换了,一切人、事、物,都和三四年前一样。
  只是,“孤儿寡母”在府,闲杂人等不会登门,或拜会。
  就海瑞常来,毕竟,海瑞另一层身份,是“福王师”。
  但每次来,偌大的王府,前前后后,所有门窗皆会开启,哪怕寒冬腊月也是如此,海瑞也只在正堂教授朱翊钧学识,耳提面命。
  从一岁多点,朱翊钧能走路,裕王妃、福王母李氏便不再露面,要么是太监,要么是宫女,领着朱翊钧去见海瑞。
  李氏对朱翊钧要求严格,在学习上,不容丝毫懈怠,一旦有所松懈,便会让朱翊钧在面前长跪做罚。
  且,海瑞授课有日,每到该授课的日子,李氏就会在五更时叫醒朱翊钧,备读、温习。
  即便朝中有要事耽搁,海瑞迟迟不至,朱翊钧也要候在王府门前,晴迎日,雨打伞,一时片刻不能离开。
  海瑞尽心辅导,李氏严格管教,再加上朱翊钧早慧、刻苦努力,尚不到四岁,就能独自读书,俨然是个神童。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