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6章 有关于玉米的问题(3 / 5)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在访问期间,他特地参观了以种植玉米而驰名于世的加斯特农场,目睹了北美洲的辽阔大平原一望无际的玉米丰收景象。
  毫无疑问,本就认定玉米是世界最完美农作物的他,再次坚定了这个想法。
  返回北极熊联盟之后,为推广玉米种植,赫鲁晓夫经常下基层,亲自向基层农业领导人灌输“玉米思想”。
  经过他这个一把手不厌其烦的推广,嘴皮子都磨出大泡的情况之下,两年之后,北极熊联盟的玉米种植面积从原本的三百五十万公顷,扩大为一千八百多万公顷!
  纵然翻了五倍之多,但赫鲁晓夫仍对此仍感到不甚满意。
  为此,他正式且郑重的在大会上提出,要在一九六零年使得国内玉米种植面积达到两千八百万公顷!
  这个决定怎么说呢,或许出发点和想法是好的,就是说话的时候没带脑子。
  俗话说得好,南橘北枳。
  玉米确实不算什么金贵的农作物,甚至可以说是简单粗暴。
  可北极熊联盟的国土面积实在是太大了!
  在二毛境内适合种植生长的玉米,到了西伯利亚冰原,你让它怎么办?
  玉米也很难做啊!
  可伟大的赫鲁晓夫却从不考虑这些,大手一挥就将种植玉米变成了必须完成的政治任务!
  谁要是完不成,那就是对党国不忠!
  如此一来,地方的那些领导怎么办?
  这种一拍脑门就想出来的狗屁方案,根本就是天方夜谭!
  他们就算是二十小时住在农田里,也根本就完不成!
  可事实虽然如此,但对上级领导他们总不能这么回复吧?
  这样一来,不就显得领导都是低能猪脑子了吗?
  这么一搞,以后还想不想进步,想不想为民众服务了?
  无奈之下,这些地方官员为了完成硬性指标,只能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包括,但不限于在数据上弄虚作假,反正文件这种东西就是一个数字,他们想怎么写就怎么写,赫鲁晓夫总不能亲自下地里核实吧?
  各有甚者,通过各种各样的关系,不断的从国外进口大量的玉米,当成是自己的政绩。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说朱元璋和那一株稻穗的故事了。
  当然,这种类似的事情在过去,现在以及将来都是层出不穷的。
  不过呢,赫鲁晓夫也不是傻子,不管怎么说,能坐到这个位置上的人,就不可能一无是处。
  虽然他明里暗里批评过这种谎报现象,但实际上并没有太往心里去。
  因为,谎报这种事情已经不能说是潜规则了,完全就是明规则。
  但凡是体制内的数字,几乎都有水分,他当初也是从这个阶段过来的,这再正常不过了。
  俗话说得好,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