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6章 扬州同乡(1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翌日上午,曹睿从新命名的长乐宫中移驾至扬州州府内,听着裴、徐、王三位阁臣和刘晔、黄权五人一同的汇报。
  今日君前商议的是接下来的军事安排,也就是昨夜阁臣们和刘晔尚未决策之事,该急攻还是该缓攻。
  “……综上所述,臣是建议急攻的。”刘晔说了一通之后,朝着坐在最上的曹睿看去,却诧异的发现皇帝走神了。
  这种事情可不多见,皇帝即位初期的几年以勤政著称,朝中大事小情虽不事事过问,但几乎都是要看一看的。近几年来由于朝政稳定,任用得当,故而皇帝在政事上放松了些,将许多精力放在了军事和四方巡视之上。
  但议事走神这种事情还是极少发生的!
  刘晔有些愣神,还以为是今日自己与阁臣们说得有些啰嗦了。方才几人摆事实、列数据、讲道理,几乎将影响战事进展速度的事项都说了个遍,的确有些冗长。
  “陛下?”刘晔小心提醒了一句:“臣等请陛下圣裁。”
  阁臣们和黄权也一并看了过来。
  “哦。”曹睿随口搪塞了一声:“刘卿方才说到哪了?”
  刘晔重复了一遍:“陛下,臣方才总结了臣和徐侍中的汇报,在议论应当急攻还是缓攻。”
  曹睿定了定神:“按方才诸卿与朕提及的计算,大军聚于柴桑,粮草可以支应到四月末。急攻与缓攻各有道理,但朕以为还是急攻为好。上月伐吴之战已经取得了相当战果,既然可以乘势而上,就不要再拖延了。”
  “今早朕用早膳的时候,蒋卿和顾卿找到朕来禀报过一事。”曹睿目光朝着几人看去:“昨晚宫中宴饮过后,蒋刺史找到了顾仆射,不顾饮酒甚多,二人硬是拽着几位新任的尚书大略盘点了一遍吴地的粮食储备。”
  曹睿笑了一声:“按照丹阳、吴郡二郡的供应来算,至少能再为十万大军供应一个半月以上的军粮。要知道,孙权储存军粮最多的地方不是在建业,也不是在什么吴县,而是在大江中游的武昌,每年都要从吴地往武昌运粮颇多。”
  “若能挤出这些粮食来,大军用兵也就更稳妥些了。”
  堂中的几名臣子对视一眼,都拱手支持皇帝急攻的言论,但内里或多或少都对蒋济的做事风格有许多不满。
  这般大的事情连内阁都不知会一声?
  半夜下了酒宴,当即找了顾雍等人盘点吴地粮草,就为了起个大早向陛下报个喜讯?
  此人属实太过功利了……
  不过天下乌鸦一般黑,谁让他们昨夜忙于公事不去赴宴,不还是为了这些事情吗?
  坦白而言,眼见吴国大势已去,随军之中的这几个亲信官员都对后面即将到来的封赏眼热着呢。
  眼下多露露脸,日后论功的时候就能多增一番底气!
  曹睿见此事已毕,也不与几人多言,起驾回宫休憩去了。上午从宫内走的时候,孙鲁育就说过要请曹睿中午回宫一趟,她要为曹睿亲手调制羹汤。
  这种宜室宜家的亲切之语,曹睿又怎能拒绝呢?
  说起孙鲁育……方才曹睿有些走神,说来也有孙鲁育的七成原故,另外三成是确实有些疲累了,上午有些淡淡的困乏,似乎也与孙鲁育有关。
  宫中上一次纳妃嫔还是太和四年、郭太后操持的事情。曹睿依稀记得那时羊徽瑜、温芳等五女入宫,当时在宫内与自己同桌而宴的时候,眉目里还有着青涩之感。
  时间匆匆而过,宫内五年没纳过新人,昨日孙鲁育自荐枕席,倒也让曹睿体验到了许久没有过的新鲜之感。
  而且是毫不一样的新鲜感。
  纵然小虎的眉眼相貌与大虎基本相似,但声音、语调、身段和许许多多的细节之处还有着许多不同,值得一寸一寸的体会,几乎相当于青春版的孙大虎,仿佛时间得以向前追溯了一般。
  这种体验若非得遇姐妹,是极难体会到的。难怪汉时赵飞燕、赵合德二姐妹会极为受宠,单就这种半是相似、半是不同的模糊感,就足以让人沉浸其中了。更别说相比于大虎的温柔与热烈,小虎或许是由于自身经历的缘故,初侍君王,更有几分决绝和激烈之感,别有一番风韵。
  曹睿安步当车,在虎卫的护卫下缓步回宫,将州府留给了阁臣和尚书、枢密们作为主场。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