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5章 一副药转危为安,救遍全村(二合一(5 / 6)
“疹子出得急且密,热势比秀兰猛,得赶紧用药透疹清热,不能耽误。”
岳美中已经蹲下身诊脉,搭在男孩细弱的手腕上过了一会儿,眉头就拧了起来:
“脉象浮数有力,是实热证,比那边秀兰的虚热好办些,但热邪更盛。孩子体质纯阳,邪气得快,得用轻清宣透的药把邪气压下去,不能让它往肺里钻。”
王玉川这会儿在另外一只手上诊脉,他也点头认同了岳美中的说法。
老张今天是看过方言用药粉吹喉的,他立马对著方言问道:
“用药粉吹吗?”
一边说还一边比划。
方言摇摇头:
“暂时不用药粉吹喉,药粉吹喉虽能快速缓解咽喉肿痛,但这娃现在哭闹不止,强行吹喉容易呛咳,反而可能让咽喉黏膜受损更重,甚至引发呕吐。”
岳美中也附和道:“没错,这娃的核心问题是热邪壅盛、疹子不透,根源在『里』不在『表』。吹喉是救急的,他这个还没危重到那个程度,咱们先把口服的汤药餵下去,金银、连翘能清上焦肺热,蝉蜕、紫草能透疹外出,等热邪稍退、咽喉红肿轻些,娃不那么抗拒了,再考虑后续调理。要是现在强行用外治法,反而可能扰了气机,不利於疹子透发。”
王玉川用手背又试了试孩子的体温,补充道:“而且这娃津液耗损得厉害,嘴唇乾裂、连水都咽不下,口服药里加了芦根,既能清热又能生津,刚好能润护咽喉。先让汤药的药力从內里发挥作用,等他能顺利咽药、哭闹减轻,说明咽喉的肿痛已经缓解了大半,比单纯用吹喉药更稳妥。”
孩子父亲在一旁听得连连点头,急忙问:“那药啥时候能好?俺娃这嗓子疼得太遭罪了……”
方言说道:
“我马上开方子,你们自己准备下煎药的罐子,把火生起来。”
二丫对著自己男人说道:
“家里有陶罐!”
“好,我马上去准备。”男人当即答应下来。
方言这会儿已经把药方开好了,然后给王玉川和岳美中审方,两人確认没有问题后,他就开始从药箱里面拿药出来了,很快就配出来了。
这就是今天忙活一天后总结出来的经验,知道什么药是需要用的,基本上带著的都是能用上的。
接著那边也准备好了,方言把药给这家的男人,並告诉他应该怎么煎药。
“火別太急,先武火烧开,再文火慢煎,头煎20分钟就行,药汁滤出来后,加水再煎15分钟,两次的药汁混在一起,分两次餵。等会儿煎药的空当,用温毛巾给娃擦擦腋窝、大腿根,物理降温能帮著散点热,也能让他舒服些。”
方言对著男人交待道。
方言这边说完,男人就拿著药去煎去了,方言他们则是去下一家。
接下来的几家都没有这家这么严重,大多是低烧伴著轻微的咽喉不適,皮疹也只是在颈部、耳后零星分布,患者多是老人和学龄儿童,精神头虽差,却还能勉强应答。
方言和岳美中、王玉川分工明確:一人诊脉,一人查皮疹和咽喉,一人询问症状,问诊节奏快了不少。“脉象浮数但不盛,热邪尚在表。”“皮疹稀疏,顏色淡红,是透发的好跡象。”“咽喉微肿,没有脓点,津液耗损不重。”每看完一户,三人简短交流几句,方子便很快擬定出来,基本沿用二丫家孩子的主方,只是根据年龄和症状轻重调整剂量:老人加了3g麦冬护阴,怕清热药耗了元气;学龄儿童则减了蝉蜕的量,避免药性过散影响精神。
药箱里的草药足够应付这几户,方言拆药、分包,岳美中则耐心叮嘱煎服方法:“老人家脾胃弱,药熬得稀一点,分三次喂,饭后半个钟头喝,別空肚子。”“这娃能吃东西就好,熬点大米粥,別放,清淡些养嗓子。”
有了二丫家的先例,村民们少了几分慌乱,多了几分信任。拿到药包的农户,立马生火煎药,灶房里很快升起裊裊炊烟,与淡苦的药香缠绕在一起,在村落的暮色里散开。
等排查完最后一户,天色已经擦黑,西边的晚霞褪成了深紫色。老张和村支书提著马灯赶上来,灯苗在风里轻轻晃:“方主任,五户都看完了,药也都用上了,这下能鬆口气了。”
岳美中揉了揉有些酸胀的膝盖,语气里带著欣慰:“好在都不算重,及时用药就能控制住。猩红热最怕拖,拖成肺炎、心肌炎就麻烦了。”
王玉川惦记著秀兰的情况,加快了脚步:“不知道秀兰那边怎么样了,胎气刚稳,得回去再看看脉象。” ↑返回顶部↑
岳美中已经蹲下身诊脉,搭在男孩细弱的手腕上过了一会儿,眉头就拧了起来:
“脉象浮数有力,是实热证,比那边秀兰的虚热好办些,但热邪更盛。孩子体质纯阳,邪气得快,得用轻清宣透的药把邪气压下去,不能让它往肺里钻。”
王玉川这会儿在另外一只手上诊脉,他也点头认同了岳美中的说法。
老张今天是看过方言用药粉吹喉的,他立马对著方言问道:
“用药粉吹吗?”
一边说还一边比划。
方言摇摇头:
“暂时不用药粉吹喉,药粉吹喉虽能快速缓解咽喉肿痛,但这娃现在哭闹不止,强行吹喉容易呛咳,反而可能让咽喉黏膜受损更重,甚至引发呕吐。”
岳美中也附和道:“没错,这娃的核心问题是热邪壅盛、疹子不透,根源在『里』不在『表』。吹喉是救急的,他这个还没危重到那个程度,咱们先把口服的汤药餵下去,金银、连翘能清上焦肺热,蝉蜕、紫草能透疹外出,等热邪稍退、咽喉红肿轻些,娃不那么抗拒了,再考虑后续调理。要是现在强行用外治法,反而可能扰了气机,不利於疹子透发。”
王玉川用手背又试了试孩子的体温,补充道:“而且这娃津液耗损得厉害,嘴唇乾裂、连水都咽不下,口服药里加了芦根,既能清热又能生津,刚好能润护咽喉。先让汤药的药力从內里发挥作用,等他能顺利咽药、哭闹减轻,说明咽喉的肿痛已经缓解了大半,比单纯用吹喉药更稳妥。”
孩子父亲在一旁听得连连点头,急忙问:“那药啥时候能好?俺娃这嗓子疼得太遭罪了……”
方言说道:
“我马上开方子,你们自己准备下煎药的罐子,把火生起来。”
二丫对著自己男人说道:
“家里有陶罐!”
“好,我马上去准备。”男人当即答应下来。
方言这会儿已经把药方开好了,然后给王玉川和岳美中审方,两人確认没有问题后,他就开始从药箱里面拿药出来了,很快就配出来了。
这就是今天忙活一天后总结出来的经验,知道什么药是需要用的,基本上带著的都是能用上的。
接著那边也准备好了,方言把药给这家的男人,並告诉他应该怎么煎药。
“火別太急,先武火烧开,再文火慢煎,头煎20分钟就行,药汁滤出来后,加水再煎15分钟,两次的药汁混在一起,分两次餵。等会儿煎药的空当,用温毛巾给娃擦擦腋窝、大腿根,物理降温能帮著散点热,也能让他舒服些。”
方言对著男人交待道。
方言这边说完,男人就拿著药去煎去了,方言他们则是去下一家。
接下来的几家都没有这家这么严重,大多是低烧伴著轻微的咽喉不適,皮疹也只是在颈部、耳后零星分布,患者多是老人和学龄儿童,精神头虽差,却还能勉强应答。
方言和岳美中、王玉川分工明確:一人诊脉,一人查皮疹和咽喉,一人询问症状,问诊节奏快了不少。“脉象浮数但不盛,热邪尚在表。”“皮疹稀疏,顏色淡红,是透发的好跡象。”“咽喉微肿,没有脓点,津液耗损不重。”每看完一户,三人简短交流几句,方子便很快擬定出来,基本沿用二丫家孩子的主方,只是根据年龄和症状轻重调整剂量:老人加了3g麦冬护阴,怕清热药耗了元气;学龄儿童则减了蝉蜕的量,避免药性过散影响精神。
药箱里的草药足够应付这几户,方言拆药、分包,岳美中则耐心叮嘱煎服方法:“老人家脾胃弱,药熬得稀一点,分三次喂,饭后半个钟头喝,別空肚子。”“这娃能吃东西就好,熬点大米粥,別放,清淡些养嗓子。”
有了二丫家的先例,村民们少了几分慌乱,多了几分信任。拿到药包的农户,立马生火煎药,灶房里很快升起裊裊炊烟,与淡苦的药香缠绕在一起,在村落的暮色里散开。
等排查完最后一户,天色已经擦黑,西边的晚霞褪成了深紫色。老张和村支书提著马灯赶上来,灯苗在风里轻轻晃:“方主任,五户都看完了,药也都用上了,这下能鬆口气了。”
岳美中揉了揉有些酸胀的膝盖,语气里带著欣慰:“好在都不算重,及时用药就能控制住。猩红热最怕拖,拖成肺炎、心肌炎就麻烦了。”
王玉川惦记著秀兰的情况,加快了脚步:“不知道秀兰那边怎么样了,胎气刚稳,得回去再看看脉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