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9章 人生三十年,劳碌一场空(3 / 9)
方孝孺闻言,眼神暗了暗,
他出身江南士族,父亲曾在元为官,老师又是逆党宋濂,不许参加科举。
他拿起笔,在修养生息旁边写了取仕二字,语气里带着几分怅然:
“科举是朝廷的法度,能选到读书人,却也拦了不少真才。
就像臣,跟着宋先生读书二十年,
论经史、论民生,不比那些新科进士差,
可就因为种种原因,连考场的门都进不去。”
他顿了顿,笔尖在纸上划了道横线:
“科举考的是经义、策论、诏诰、表笺等,
可治理地方要懂农事、懂水利、懂断案,
田间老农,能算出哪块地种麦收得多,
衙门捕头,能一眼看出谁是盗贼,这也是才。
可这些人不会写经义、策论,
一辈子都进不了朝廷的门,这就是科举的局限。”
朱允炆皱着眉问:
“那不用科举,怎么选才呢?总不能随便找人吧?”
“不是不用科举,是不能只靠科举。”
方孝孺笑了笑,语气缓和下来,
“可以承袭故元旧制,用铨选,
让地方官举荐,谁懂农事,让县令举荐,谁懂水利,让知府举荐。
举荐来的人,先去地方当小吏,干得好再升官。
这样一来,不管是读书人,还是老农、捕头,
只要有本事,都能为朝廷做事。
殿下记住,选才要不拘小节,别被出身、会不会写文章、捆住手脚。”
朱允炆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我知道了,多谢先生。”
此刻,内侍轻手轻脚走进来,躬身道:
“殿下,已过未时,该歇会儿了。”
方孝孺抬头看了看窗外,阳光已经西沉,便收起笔:
“今日就到这里吧,殿下把今日所说好好想想,明日咱们再论《孟子》。” ↑返回顶部↑
他出身江南士族,父亲曾在元为官,老师又是逆党宋濂,不许参加科举。
他拿起笔,在修养生息旁边写了取仕二字,语气里带着几分怅然:
“科举是朝廷的法度,能选到读书人,却也拦了不少真才。
就像臣,跟着宋先生读书二十年,
论经史、论民生,不比那些新科进士差,
可就因为种种原因,连考场的门都进不去。”
他顿了顿,笔尖在纸上划了道横线:
“科举考的是经义、策论、诏诰、表笺等,
可治理地方要懂农事、懂水利、懂断案,
田间老农,能算出哪块地种麦收得多,
衙门捕头,能一眼看出谁是盗贼,这也是才。
可这些人不会写经义、策论,
一辈子都进不了朝廷的门,这就是科举的局限。”
朱允炆皱着眉问:
“那不用科举,怎么选才呢?总不能随便找人吧?”
“不是不用科举,是不能只靠科举。”
方孝孺笑了笑,语气缓和下来,
“可以承袭故元旧制,用铨选,
让地方官举荐,谁懂农事,让县令举荐,谁懂水利,让知府举荐。
举荐来的人,先去地方当小吏,干得好再升官。
这样一来,不管是读书人,还是老农、捕头,
只要有本事,都能为朝廷做事。
殿下记住,选才要不拘小节,别被出身、会不会写文章、捆住手脚。”
朱允炆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我知道了,多谢先生。”
此刻,内侍轻手轻脚走进来,躬身道:
“殿下,已过未时,该歇会儿了。”
方孝孺抬头看了看窗外,阳光已经西沉,便收起笔:
“今日就到这里吧,殿下把今日所说好好想想,明日咱们再论《孟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