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9章 文明与野蛮(第一更,求订阅)(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与之相对应的就是野蛮被文明征服,但是野蛮会被文明征服吗?
  我能想到的就是古代华夏对周边汉化的过程。换言之,野蛮被文明征服,更多的时候并非指军事上的直接胜利,而是文明通过文化、制度和价值观的渗透,最终实现对征服者的同化与整合。这种征服与其说是征服,不如说是文明的传播,反倒并不是征服。”
  他的回答听起来似乎非常双标,但实际上这一点都不双标,而是在讲述一个事实,征服本质上是奴役、是屠杀,而文明的传播却是在通过教化让野蛮进入到现代文明……嗯,这有点儿双标,但众所周知,人类本身就是双标的。
  而且在sea,本身他们就把自己定位于“文明的传播者”,而不是“外来者”,更不可能是“殖民者”。
  这种清晰的认知,让他们不至于弄出什么“先天有罪论”,比如白对黑,甚至还有那个啥对啥。
  总之,那种历史负罪感和自我矮化,如果不制止,就会成为被道德绑架的“紧箍咒”。
  就像白对黑。
  李奕泽的回答,让历史老师深以为然的点了点头,然后又问道:
  “朱奕泽,那么在你看来,文明既然在包括科学在内的各个领域领先于野蛮,那为什么还会被野蛮所征服呢?”
  这恰恰才是最重要的问题,也是学生们在历史课中必须要形成的认知:
  “原因非常简单,当文明社会过于依赖自身的道德和伦理标准,而未能对野蛮势力采取坚决的措施时,野蛮人可能会利用文明的宽容和资源来壮大自己。
  例如,历史上多次出现文明国家在遭遇野蛮入侵时,寄希望于和平谈判或妥协,但这种态度往往被野蛮人视为软弱,进而加剧了征服行为。
  文明在面对野蛮时,如果不能及时调整策略,采取必要的防御和反击,可能会被更适应暴力和掠夺的野蛮势力所征服。
  这种征服并非基于野蛮力量的绝对强大,而是文明在特定历史条件下未能有效应对野蛮挑战的结果,就像……”
  课堂上,李奕泽的声音回荡着,虽然很稚嫩,但是他的话声和历史书里的内容,一同映在孩子们的脑海中,让他们所有人都明白野蛮对文明的入侵,明白这个世界上是存在着野蛮的。
  无论文明如何发展,野蛮总归都是存在的。
  当天晚上,又一次来到云顶高原,虽然是与家人聚会的日子,但在用完晚餐后,李奕泽还是在自己的卧室中写起了作业,一篇野蛮征服文明的论文。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在用这句话作为论文的结尾之后,李奕泽坐在椅子上思索着是否需要移动时,房门推开了。
  “小十九,还在写作业呢?”
  宋明轩推开门说道:
  “我带来一台新的街机,一会你玩玩提点意见。”
  “二哥,这就写完了,正想着要不要改动一下。”
  宋明轩走到书桌边,拿起李奕泽的文章,简单的看了一遍,称赞道:
  “文章写的不错,比我当年写的好,野蛮征服文明,嗯……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这个收尾也不错。”
  宋明轩在称赞之余又问道:
  “那你觉得应该怎么做呢?”
  李奕泽不由一愣:
  “怎么做?”
  “对啊,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既然知道文明被野蛮征服的悲惨,那应该说如何避免这一切发生呢?”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