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7.第177章 耍大咖(3 / 3)
  “霁月姐!”破茧的声音从后台传来,少年踉跄着撞开侧门,校服袖口沾着金粉,“星星灯串总在裂痕的位置卡住,是不是故意的呀?”他举起手里的灯串,透明灯泡沿着铜线排列,每颗灯泡都做成了不规则的缺口形状,卡在墙面裂缝处时,光恰好从缺口漏出来,在地面投出细碎的星斑。
戚总笑着接过灯串,指尖抚过少年手背上的胎记:“记得你教我的吗?贴补画纸裂痕时,要顺着纹路嵌金箔。”她将灯串嵌入墙面最显眼的一道裂缝,缺口灯泡刚好卡住,暖光顿时漫过整面墙,那些曾被视为瑕疵的纹路,此刻都成了光的支流。
后台传来布料摩擦的窸窣声,桑霁月转身看见,几位穿着特制义肢的舞者正在试衣间外徘徊,义肢关节处别着纸折的蓝雪。其中一位姑娘的护腕滑落到肘弯,露出与桑霁月相似的旧疤——她忽然想起发布会前收到的信,字迹歪歪扭扭:“听说这里有给缺口的灯塔,我的手腕缺了块皮,能来种星星吗?”
“当然可以。”桑霁月走过去,从口袋里掏出备用的蓝雪丝带,“不过我们的星星种子很特别,需要先把缺口亮出来。”她帮姑娘系好护腕,丝带在伤疤处打了个松垮的蝴蝶结,“你看,风会从这里钻进来,光也会。”
剧场穹顶忽然亮起,成百上千个缺口形状的灯盏同时发光。戚总站在控制台前,朝她比了个手势——那是她们第一次合作舞台剧时的暗号,表示“准备好了”。桑霁月看见观众席上,有戴着助听器的男孩在母亲怀里抬头,有坐着轮椅的老人正用放大镜观察墙上的裂痕装饰,每个人身上都别着纸折的蓝雪,像等待被点亮的星子。
幕布升起时,破茧的画架推到舞台中央。他蘸着金粉颜料,在画布上的裂痕处涂抹,颜料顺着缝隙渗向背面,渐渐在幕布后方透出光来。桑霁月忽然想起十二年前偷来的护腕,想起试镜室里勾住裙摆的绣线,想起所有在裂痕里悄悄生长的温柔——原来真正的承缺,不是修补伤口,而是让每个缺口都成为故事的入口,让所有曾被隐藏的星光,终于能在同一片夜空下闪烁。
当第一束追光打下,桑霁月看见戚总无名指的针眼在灯光下泛着微光,自己护腕上的蓝雪正沾着未化的细雪,而破茧画纸上的金粉,正沿着裂痕聚成银河。剧场外的雪又开始落了,但每片雪经过玻璃窗时,都被室内的灯光染成了淡金色,像无数枚不会融化的星光勋章,轻轻落在每个缺口的边缘。
消毒水气味在鼻腔里晃荡时,桑霁月才后知后觉地发现手背扎着留置针。吊瓶里的葡萄液正顺着透明管子一滴一滴坠向血管,像她背了整夜的台词,在意识模糊前碎成了无法拼凑的残片。床头电子钟显示凌晨三点十七分,病房门却在这时被轻轻推开,带着风雪气息的羊绒大衣裹挟着熟悉的雪松香水味涌进来——戚总手里还拎着保温桶,指节因为长时间握着冰袋而泛着青白。
“笨蛋。”戚总把保温桶搁在床头柜上,指尖先探上她的额头,凉得像刚从雪地里捡回来的玉坠,“声带水肿到发烧三十九度,经纪人说你在后台吞了三片润喉继续对词?”说话时已经抽过床头柜上的湿巾,细细擦她手背上被冷汗黏住的碎发,动作太轻,倒像是在擦拭件碰不得的瓷器。
桑霁月望着对方眼下淡淡的青黑,突然想起十二年前在试镜室看见的场景。那时她蹲在走廊尽头啃冷掉的三明治,戚总刚结束一场激烈的剧本讨论,西装外套搭在臂弯里,却在路过时停住脚步,把自己的保温杯推过来:“润喉含多了伤嗓子,喝这个。”杯子上印着某部冷门话剧的台词,后来她才知道,那是戚总第一次以经纪人身份捧红的演员送的谢礼——而那时的自己,不过是个在十八线剧组跑龙套的小透明。
“要是没你啊……”桑霁月望着戚总打开保温桶的动作,雪梨汤的甜香混着陈皮的清苦漫出来,突然喉咙发紧,比高烧更烫的是眼眶,“第一次试镜《蓝夜》的小配角,我紧张到把‘月光’说成‘泪光’,你居然还把我拽到化妆间,用眉笔在镜子上画分镜表……”
“所以现在就敢在公益话剧开演前把自己熬进医院?”戚总舀起一勺汤吹凉,瓷勺边缘还带着手工捏制的蓝雪纹路——是破茧跟着陶艺老师学了三个月的成果,“当年在地下室背台词背到流鼻血,你说‘想让更多人看见伤疤也能发光’,现在倒好,伤疤还没发光,人先烧得发光了。”
桑霁月突然笑出声,胸腔震动带得喉咙发疼:“你还记得地下室啊?墙皮掉下来能砸到键盘的破地方,你每天带着保温桶来监督我背台词,有次我偷藏了半罐薄荷,被你当场没收,结果第二天你带了罐蜂蜜柚子茶,说‘甜食要配着护嗓的喝’……”
戚总的动作顿了顿,指腹轻轻摩挲她腕间的蓝雪护腕——那是十二年前她亲手绣的,边角处还留着当年被剪刀划破的线头。“怎么不记得。”她忽然低头,从西装内袋抽出手机,相册里静静躺着段视频:十九岁的桑霁月穿着洗旧的白衬衫,在地下室的日光灯下念独白,墙面剥落的裂痕在镜头里格外清晰,“你第一次完整念完《承缺》剧本的凌晨,我偷偷录了视频。那时就想,这个敢把伤疤亮给世界看的姑娘,迟早会让所有裂痕都变成星光。”
桑霁月望着视频里自己青涩的模样,突然想起某次被剧组临时换角,躲在楼梯间掉眼泪,是戚总拿着合同副本闯进来,高跟鞋碾过满地烟头:“角色可以换,但你的戏魂换不走。”后来才知道,对方为了给她争取机会,在制片人的办公室熬了整夜,用钢笔在合同背面画满分镜,直到对方拍板:“就给这丫头一次试镜机会。”
“其实啊……”她突然伸手,指尖碰了碰戚总无名指上的针眼——那是上周陪破茧做手工时被绣针扎的,“刚进娱乐圈的时候,我总觉得自己像块有缺口的玉,随时会被人嫌弃。是你总说‘缺口才是光该待的地方’,还把我的每个伤疤都变成了故事……”
“停。”戚总突然把瓷勺塞进她手里,耳尖却红得比保温桶上的蓝雪更鲜艳,“再煽情下去,明天头版该写‘戚总医院上演苦情戏’了。”嘴上这么说,却从风衣内袋掏出个小本子,翻到夹着银杏叶书签的那页,“破茧画了新的灯串设计图,说要在剧场穹顶装会呼吸的蓝雪灯;山区小学的孩子们寄了明信片,说用金粉把课桌椅的裂缝都变成了星星……”
桑霁月望着本子里歪歪扭扭的草图,突然想起戚总当年在她试镜失败后说的话:“娱乐圈从不缺完美的瓶,但能装住星光的容器,从来都是带着裂痕的。”此刻对方正低头替她调整输液管,发梢还沾着未化的雪,哪有半点外界传闻中“铁血经纪人”的模样——分明是十二年前那个,在破地下室里用保温杯温着蜂蜜水,陪着她把每句台词都磨成星光的人。
“等我出院啊……”她忽然握住戚总的手,输液管在两人之间晃出细碎的光,“要把这些年你藏起来的温柔,都写成剧本。就叫《承缺者》——每个带着缺口的灵魂,都是宇宙偷来的星星。”
戚总抬头时,恰好有月光漫过窗台,落在她无名指的银戒上。那三道刻痕在光影里明明灭灭,像极了当年在试镜室,桑霁月第一次抬头时,眼底闪烁的、不肯熄灭的光。
凌晨四点的风卷着雪粒拍打玻璃窗,戚总的手机在掌心震动第三遍时,桑霁月瞥见屏幕上跳动的备注——「《承缺者》制片方」。她刚要开口让对方接电话,却见戚总指尖在拒接键上停顿半秒,直接调成静音塞进大衣口袋,动作流畅得像演练过无数次。
“上个月你在山区小学支教三天,手机被你调成震动模式,结果助理在凌晨两点收到你发的二十条分镜修改意见。”桑霁月望着对方不自然别开的侧脸,突然伸手扯了扯她垂落的领带,“现在倒学会拒接工作电话了?”
戚总耳尖的红蔓延到脖颈,指尖无意识摩挲着保温杯盖——那是桑霁月去年送的生日礼物,杯身刻着极小的蓝雪图案,每个瓣都是用两人相识十二年来的重要日期拼成的。“医生说你需要静养。”她终于开口,声线比平时低了半度,像怕惊碎病房里浮动的月光,“上回你在后台晕倒,我正在和投资商谈剧场改建方案,等赶到时你已经被送去医院……”
话尾突然被吞咽进喉咙,戚总转身打开窗户,让冷冽的空气灌进胸腔。桑霁月看见她指尖捏着张皱巴巴的纸巾——是今天凌晨在急诊室,自己烧得迷糊时抓在手里的,上面还留着她无意识画的歪扭蓝雪。十二年前在试镜室,她也是这样背过身去平复情绪,却在镜子里映出泛红的眼角,那时桑霁月就知道,这个总把“职业经纪人不该情绪化”挂在嘴边的人,藏起温柔的方式,是把所有心疼都熬成了细节。
“其实我偷偷看过你的日程表。”桑霁月望着对方挺直的脊背,输液管随着呼吸轻轻摇晃,“上周你飞了三个城市,凌晨两点还在给破茧改画展策划案,昨天又为了公益剧场的赞助合同陪笑到深夜……”她突然想起某次在机场撞见戚总靠在行李箱上打盹,睫毛上还沾着没擦干净的遮瑕膏,遮住的是眼下淡淡淤青——那是连续三天没合眼替她谈下重要角色的印记。
戚总猛地转身,保温杯盖“咔嗒”扣在床头柜上:“说这些做什么?”声音里带着被戳破伪装的恼意,却在看见桑霁月手腕上的护腕时软下来——那是她亲手绣的第二十个护腕,边缘特意留着毛边,方便对方摸到熟悉的触感。“你只要记得……”她忽然凑近,指尖掠过桑霁月眼下的淡青,“当年在地下室,你对着墙缝背台词,说‘想让每个缺口都有光住进来’,我就决定了,要做那个帮你把光引到每个裂缝里的人。”(本章完) ↑返回顶部↑
			
			
			
			
			
		戚总笑着接过灯串,指尖抚过少年手背上的胎记:“记得你教我的吗?贴补画纸裂痕时,要顺着纹路嵌金箔。”她将灯串嵌入墙面最显眼的一道裂缝,缺口灯泡刚好卡住,暖光顿时漫过整面墙,那些曾被视为瑕疵的纹路,此刻都成了光的支流。
后台传来布料摩擦的窸窣声,桑霁月转身看见,几位穿着特制义肢的舞者正在试衣间外徘徊,义肢关节处别着纸折的蓝雪。其中一位姑娘的护腕滑落到肘弯,露出与桑霁月相似的旧疤——她忽然想起发布会前收到的信,字迹歪歪扭扭:“听说这里有给缺口的灯塔,我的手腕缺了块皮,能来种星星吗?”
“当然可以。”桑霁月走过去,从口袋里掏出备用的蓝雪丝带,“不过我们的星星种子很特别,需要先把缺口亮出来。”她帮姑娘系好护腕,丝带在伤疤处打了个松垮的蝴蝶结,“你看,风会从这里钻进来,光也会。”
剧场穹顶忽然亮起,成百上千个缺口形状的灯盏同时发光。戚总站在控制台前,朝她比了个手势——那是她们第一次合作舞台剧时的暗号,表示“准备好了”。桑霁月看见观众席上,有戴着助听器的男孩在母亲怀里抬头,有坐着轮椅的老人正用放大镜观察墙上的裂痕装饰,每个人身上都别着纸折的蓝雪,像等待被点亮的星子。
幕布升起时,破茧的画架推到舞台中央。他蘸着金粉颜料,在画布上的裂痕处涂抹,颜料顺着缝隙渗向背面,渐渐在幕布后方透出光来。桑霁月忽然想起十二年前偷来的护腕,想起试镜室里勾住裙摆的绣线,想起所有在裂痕里悄悄生长的温柔——原来真正的承缺,不是修补伤口,而是让每个缺口都成为故事的入口,让所有曾被隐藏的星光,终于能在同一片夜空下闪烁。
当第一束追光打下,桑霁月看见戚总无名指的针眼在灯光下泛着微光,自己护腕上的蓝雪正沾着未化的细雪,而破茧画纸上的金粉,正沿着裂痕聚成银河。剧场外的雪又开始落了,但每片雪经过玻璃窗时,都被室内的灯光染成了淡金色,像无数枚不会融化的星光勋章,轻轻落在每个缺口的边缘。
消毒水气味在鼻腔里晃荡时,桑霁月才后知后觉地发现手背扎着留置针。吊瓶里的葡萄液正顺着透明管子一滴一滴坠向血管,像她背了整夜的台词,在意识模糊前碎成了无法拼凑的残片。床头电子钟显示凌晨三点十七分,病房门却在这时被轻轻推开,带着风雪气息的羊绒大衣裹挟着熟悉的雪松香水味涌进来——戚总手里还拎着保温桶,指节因为长时间握着冰袋而泛着青白。
“笨蛋。”戚总把保温桶搁在床头柜上,指尖先探上她的额头,凉得像刚从雪地里捡回来的玉坠,“声带水肿到发烧三十九度,经纪人说你在后台吞了三片润喉继续对词?”说话时已经抽过床头柜上的湿巾,细细擦她手背上被冷汗黏住的碎发,动作太轻,倒像是在擦拭件碰不得的瓷器。
桑霁月望着对方眼下淡淡的青黑,突然想起十二年前在试镜室看见的场景。那时她蹲在走廊尽头啃冷掉的三明治,戚总刚结束一场激烈的剧本讨论,西装外套搭在臂弯里,却在路过时停住脚步,把自己的保温杯推过来:“润喉含多了伤嗓子,喝这个。”杯子上印着某部冷门话剧的台词,后来她才知道,那是戚总第一次以经纪人身份捧红的演员送的谢礼——而那时的自己,不过是个在十八线剧组跑龙套的小透明。
“要是没你啊……”桑霁月望着戚总打开保温桶的动作,雪梨汤的甜香混着陈皮的清苦漫出来,突然喉咙发紧,比高烧更烫的是眼眶,“第一次试镜《蓝夜》的小配角,我紧张到把‘月光’说成‘泪光’,你居然还把我拽到化妆间,用眉笔在镜子上画分镜表……”
“所以现在就敢在公益话剧开演前把自己熬进医院?”戚总舀起一勺汤吹凉,瓷勺边缘还带着手工捏制的蓝雪纹路——是破茧跟着陶艺老师学了三个月的成果,“当年在地下室背台词背到流鼻血,你说‘想让更多人看见伤疤也能发光’,现在倒好,伤疤还没发光,人先烧得发光了。”
桑霁月突然笑出声,胸腔震动带得喉咙发疼:“你还记得地下室啊?墙皮掉下来能砸到键盘的破地方,你每天带着保温桶来监督我背台词,有次我偷藏了半罐薄荷,被你当场没收,结果第二天你带了罐蜂蜜柚子茶,说‘甜食要配着护嗓的喝’……”
戚总的动作顿了顿,指腹轻轻摩挲她腕间的蓝雪护腕——那是十二年前她亲手绣的,边角处还留着当年被剪刀划破的线头。“怎么不记得。”她忽然低头,从西装内袋抽出手机,相册里静静躺着段视频:十九岁的桑霁月穿着洗旧的白衬衫,在地下室的日光灯下念独白,墙面剥落的裂痕在镜头里格外清晰,“你第一次完整念完《承缺》剧本的凌晨,我偷偷录了视频。那时就想,这个敢把伤疤亮给世界看的姑娘,迟早会让所有裂痕都变成星光。”
桑霁月望着视频里自己青涩的模样,突然想起某次被剧组临时换角,躲在楼梯间掉眼泪,是戚总拿着合同副本闯进来,高跟鞋碾过满地烟头:“角色可以换,但你的戏魂换不走。”后来才知道,对方为了给她争取机会,在制片人的办公室熬了整夜,用钢笔在合同背面画满分镜,直到对方拍板:“就给这丫头一次试镜机会。”
“其实啊……”她突然伸手,指尖碰了碰戚总无名指上的针眼——那是上周陪破茧做手工时被绣针扎的,“刚进娱乐圈的时候,我总觉得自己像块有缺口的玉,随时会被人嫌弃。是你总说‘缺口才是光该待的地方’,还把我的每个伤疤都变成了故事……”
“停。”戚总突然把瓷勺塞进她手里,耳尖却红得比保温桶上的蓝雪更鲜艳,“再煽情下去,明天头版该写‘戚总医院上演苦情戏’了。”嘴上这么说,却从风衣内袋掏出个小本子,翻到夹着银杏叶书签的那页,“破茧画了新的灯串设计图,说要在剧场穹顶装会呼吸的蓝雪灯;山区小学的孩子们寄了明信片,说用金粉把课桌椅的裂缝都变成了星星……”
桑霁月望着本子里歪歪扭扭的草图,突然想起戚总当年在她试镜失败后说的话:“娱乐圈从不缺完美的瓶,但能装住星光的容器,从来都是带着裂痕的。”此刻对方正低头替她调整输液管,发梢还沾着未化的雪,哪有半点外界传闻中“铁血经纪人”的模样——分明是十二年前那个,在破地下室里用保温杯温着蜂蜜水,陪着她把每句台词都磨成星光的人。
“等我出院啊……”她忽然握住戚总的手,输液管在两人之间晃出细碎的光,“要把这些年你藏起来的温柔,都写成剧本。就叫《承缺者》——每个带着缺口的灵魂,都是宇宙偷来的星星。”
戚总抬头时,恰好有月光漫过窗台,落在她无名指的银戒上。那三道刻痕在光影里明明灭灭,像极了当年在试镜室,桑霁月第一次抬头时,眼底闪烁的、不肯熄灭的光。
凌晨四点的风卷着雪粒拍打玻璃窗,戚总的手机在掌心震动第三遍时,桑霁月瞥见屏幕上跳动的备注——「《承缺者》制片方」。她刚要开口让对方接电话,却见戚总指尖在拒接键上停顿半秒,直接调成静音塞进大衣口袋,动作流畅得像演练过无数次。
“上个月你在山区小学支教三天,手机被你调成震动模式,结果助理在凌晨两点收到你发的二十条分镜修改意见。”桑霁月望着对方不自然别开的侧脸,突然伸手扯了扯她垂落的领带,“现在倒学会拒接工作电话了?”
戚总耳尖的红蔓延到脖颈,指尖无意识摩挲着保温杯盖——那是桑霁月去年送的生日礼物,杯身刻着极小的蓝雪图案,每个瓣都是用两人相识十二年来的重要日期拼成的。“医生说你需要静养。”她终于开口,声线比平时低了半度,像怕惊碎病房里浮动的月光,“上回你在后台晕倒,我正在和投资商谈剧场改建方案,等赶到时你已经被送去医院……”
话尾突然被吞咽进喉咙,戚总转身打开窗户,让冷冽的空气灌进胸腔。桑霁月看见她指尖捏着张皱巴巴的纸巾——是今天凌晨在急诊室,自己烧得迷糊时抓在手里的,上面还留着她无意识画的歪扭蓝雪。十二年前在试镜室,她也是这样背过身去平复情绪,却在镜子里映出泛红的眼角,那时桑霁月就知道,这个总把“职业经纪人不该情绪化”挂在嘴边的人,藏起温柔的方式,是把所有心疼都熬成了细节。
“其实我偷偷看过你的日程表。”桑霁月望着对方挺直的脊背,输液管随着呼吸轻轻摇晃,“上周你飞了三个城市,凌晨两点还在给破茧改画展策划案,昨天又为了公益剧场的赞助合同陪笑到深夜……”她突然想起某次在机场撞见戚总靠在行李箱上打盹,睫毛上还沾着没擦干净的遮瑕膏,遮住的是眼下淡淡淤青——那是连续三天没合眼替她谈下重要角色的印记。
戚总猛地转身,保温杯盖“咔嗒”扣在床头柜上:“说这些做什么?”声音里带着被戳破伪装的恼意,却在看见桑霁月手腕上的护腕时软下来——那是她亲手绣的第二十个护腕,边缘特意留着毛边,方便对方摸到熟悉的触感。“你只要记得……”她忽然凑近,指尖掠过桑霁月眼下的淡青,“当年在地下室,你对着墙缝背台词,说‘想让每个缺口都有光住进来’,我就决定了,要做那个帮你把光引到每个裂缝里的人。”(本章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