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第196章 沙漠拍戏(3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帐篷在强风中剧烈摇晃,桑霁月蜷缩在设备箱旁,看着远处沙丘上,扮演「护胶员」的演员正用身体护住铝制道具箱——那箱子里装的并非真实胶片,而是剧组为这场戏定制的仿旧道具。真正的冰岛素材早被妥善保管在驻地保险柜,此刻她指尖摩挲着腰间的备用胶片盒,里面藏着的是上周拍吻戏时ng二十次的废片。
  “卡!”桑疏晚的声音从对讲机里传来,带着片场少有的颤抖,“霁月你没事吧?”助理立刻冲上去替她摘下防风镜,桑霁月望着远处跑过来的桑疏晚,对方西装上沾满人工沙粒,却在看到她安然无恙时,膝盖一软跪坐在沙地上。
  “我没事。”她伸手替对方拂去肩上的沙,触到后颈凸起的旧疤——那不是妆效,是真实的伤痕。三年前拍《雪崩》时,桑疏晚为了让镜头更真实,坚持不用替身,被冰锥划伤的画面至今仍在影迷剪辑里高频出现。
  “哮喘药。”桑霁月低声提醒,看着桑疏晚从西装内袋摸出药瓶,忽然想起十五岁那年,她们在青海湖拍候鸟纪录片,桑疏晚为了捕捉豆雁迁徙画面掉进沼泽,也是这样喘着气笑着说“小月亮救我”。
  当晚的剧组会议上,副导演提议用cgi补拍沙尘暴场景,但桑疏晚盯着分镜图摇头:“实景的颗粒感是数字技术无法复制的。”她指尖划过“陨石修复胶片”的分镜,那是剧本里的关键意象,象征主角跨越时空的羁绊,“明天继续拍,我联系了敦煌研究院,借到了唐代星图复制品做道具。”
  桑霁月望着她眼底的血丝,忽然伸手按住她正在调整参数的手:“用我的无人机吧,上个月在冰岛拍极光时改装过抗沙模式。”桑疏晚抬头看她,睫毛上还沾着未卸的沙尘,却在灯光下笑出小太阳般的弧度——这是她们的默契,就像十年前她替她挡下坠落的灯架,她抱着她哭到缺氧,最后却一起把事故现场拍成了《双生》里最经典的长镜头。
  次日清晨,鸣沙山剧组全员严阵以待。桑霁月穿着戏服站在沙丘上,看着桑疏晚亲自操控延时摄影设备,对方袖口的红绳与她无名指的银戒在阳光下交相辉映——那是她们的定情信物,也是粉丝们津津乐道的「双生标记」。
  “action!”
  随着场记板落下,桑霁月将道具陨石系在无人机上,看着它在沙海上空旋转。人造阳光刺破云层的瞬间,敦煌研究院提供的星图复制品在镜头里与陨石纹路重合,桑疏晚通过对讲机指导:“头部微仰,让陨石的反光落在瞳孔里——对,就像你十二岁看我拆礼物时那样。”
  这句只有她们懂的暗号让桑霁月鼻尖发酸。十二岁生日那天,桑疏晚用攒了半年的零用钱给她买了人生第一台胶片相机,包装盒上系着红绳,她拆开时眼睛亮得像缀满星星。此刻,陨石的「蓝光」(实为led灯光)映在她眼底,镜头里的星图仿佛真的流动起来,那是桑疏晚用编程设计的动态特效,每一帧都藏着她们名字的首字母缩写。
  “cut!完美!”桑疏晚冲过来时,高跟鞋陷进沙里,却仍张开双臂将她抱起来转圈。剧组人员鼓掌欢呼,不知谁喊了句:“双生szd!”桑霁月听见远处的沙漠向导用当地方言笑说:“这俩姑娘眼里有银河呢。”
  当晚的路透社照片里,桑疏晚替桑霁月整理戏服的画面疯传网络,配文:“导演看主演的眼神,比敦煌的星空更炽热。”而在剧组专用的加密云盘里,最新上传的片段标题是——《关于我在片场,用十年时间,把青梅竹马拍成宇宙级爱情片这件事》。
  敦煌戏份杀青宴当晚,桑霁月卸完妆推开化妆间门,忽见剧组帐篷外站着个戴宽檐帽的女人。对方抱着牛皮纸箱,帽檐阴影里递出张纸条:“桑导说的‘双生星轨’,我曾祖母也拍过。”纸箱落地的瞬间,女人转身消失在沙漠夜色里,高跟鞋踩在沙地上的声响,竟与十年前老宅地窖里的脚步声惊人相似。
  桑疏晚赶到时,桑霁月正对着纸箱发怔。牛皮箱扣着铜制星芒锁,开箱瞬间,樟脑与铁锈味扑面而来——里面是个铝制胶卷盒,盒盖刻着“1907”与模糊的“ssw”缩写。桑疏晚的手指猛地攥紧她手腕,指甲几乎掐进对方虎口:“这是我曾祖父的相机编号。”
  胶卷在暗房显影时,整个剧组屏住呼吸。桑疏晚举着放大镜,看着胶片上晃动的驼队剪影,忽然浑身血液凝固——画面中央,穿着改良唐装的女子正踮脚调整三脚架,而替她扶着反光板的青年,后颈有块与她 identical的旧疤。
  “这不可能。”桑霁月的声音在显影液里震颤,“她手里的相机,和我十二岁那台徕卡型号一样。”镜头扫过沙丘时,隐约可见石墙上用炭笔写的“sjy+ssw”,与她们在地窖刻的字迹分毫不差。更诡异的是,胶片末尾有段手摇镜头,拍的竟是月牙泉底的“陨石”——但那分明是剧组昨天才用过的道具。
  凌晨三点的驻地会议室,副导演摔了第三支钢笔:“这要传出去,《星轨》会被骂抄袭百年前的默片!”桑疏晚盯着投影仪上的胶片截图,忽然笑出声,指尖划过画面里青年的袖口——那里露出半截红绳,与她腕间的双生绳如出一辙。“不是抄袭。”她抽出自己的分镜手札,翻到2015年那页,“我梦见过这个场景,当时以为是灵感,现在才知道.”
  “是命运。”桑霁月替她补上,将曾祖父的怀表放在胶卷旁——表盖内侧刻着“致我的摇光”,与桑疏晚送她的银戒内侧刻字完全吻合。狗仔队的闪光灯突然在帐篷外亮起,不知谁泄露了风声,微博热搜瞬间被#双生抄袭百年前神秘导演#屠榜,营销号翻出桑疏晚曾祖父的资料:1907年留法归来的电影先驱,却在完成首部科幻默片《星轨》后离奇失踪。
  “桑导,请问您是否早就知道曾祖父的作品?”“桑霁月小姐,这部戏是否是对先人遗产的变相掠夺?”发布会现场,话筒如凶器般递来,桑霁月感觉到桑疏晚的指尖在桌下轻轻发抖——那是她每次濒临崩溃的征兆。十年前被资本打压时,她也是这样颤抖着握住剪刀,将三十五毫米胶片一寸寸剪成星图。
  “我们确实‘借鉴’了桑先生的作品。”桑疏晚忽然开口,握住她的手举到镜头前,银戒与红绳在聚光灯下交缠成十字星芒,“但不是抄袭。”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