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7章 闪耀戛纳,阿敏捣蛋(2 / 5)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哪怕马丁·斯科塞斯这种在美国已经算是功成名就的大导演在电影正式放映的时候都一丝不苟地坐着,宛如学生在听课。
  马丁后来拍的《基督最后的诱惑》就是受老塔《安德烈·卢布寥夫》的启发,在老塔死后他还主持了老塔电影的修复重映工作。
  所以一位电影导演在业内的地位很大程度是看你的电影手法能影响多少后面的导演,尤其是那种大导演,所以安德烈、黑泽明以及王佳卫总能在各种导演排名中名列前茅,太多人受惠于他们的电影技法了。
  《乡愁》算是安德烈·塔科夫斯基比较容易看懂的作品,也是他职业生涯中最优秀的作品之一。
  影片的主角就叫安德烈,职业是一名诗人,这可以算是对导演自身境遇的投射。
  因为有英文字幕,魏明看起来没什么难度,更何况他也不是第一次看了。
  老包比李宝田的优势大一些,因为为数不多的对白是俄语,老包这个年龄的人略懂一些。
  只有李宝田,俄语不懂,英语不会,他只能看画面,但仅仅是画面对他也是一种享受,因为太漂亮了,画面有一种油画般的质感,有种诗意的美。
  而且很巧,这部电影里也有用不同容器接雨水的画面,只不过魏明处理的更加浪漫。
  李宝田假设评委们也看不懂《放羊班》的故事内容,于是下意识对比起《放羊班》和《乡愁》的画面来。
  魏明和那几个电影学院的小子在画面美感上也下足了功夫,《乡愁》有着油画般的质感,画面构图充满巧思,导演尤其擅长使用镜子讲故事。
  而魏明更偏爱使用阳光,在《放羊班》的故事里太阳是他重要的叙事道具,还有《种太阳》这么一首插曲。
  想着想着,李宝田突然不好意思地低下头,因为女主角开始脱衣服了,并露出了一侧的雪白。
  他扫了一眼包同之,不愧是经常审核外国电影的电影局副局长,这种尺度在他看来完全小意思。
  至于魏明就更坦然了,别说只是电影了,就算是真人,昨晚他也见过尝过了。
  虽然这个故事李宝田没有完全看懂,但当最后一幕出现,看到男主角和狗坐在地上,身后故乡的小屋置于古罗马建筑物之中,虚虚实实让人难以分辨,这一刻他能切实感受到“乡愁”化成了实体。
  电影结束后掌声雷动,经久不息,喜欢电影艺术的同行和评论家们显然被安德烈的故事和画面所折服,他们交头接耳,交流着这部电影带来的余韵,并盛赞老塔不愧是老塔,每次出手都必是杰作。
  然而作为评委之一的苏联大导演谢尔盖·邦达尔丘克却深深皱起了眉头,他这次可是带着任务来的。
  观影结束,魏明带着梅琳达跟老包和老李正式认识了一下,梅琳达可以说中文,交流没什么阻碍,她还热情地请两个中国人吃了顿法餐。
  吃人嘴短,包局更加不能说什么了,虽然这样可能会有不太好的影响,但小魏毕竟是个单身青年,而且梅琳达本就是他曾经的恋人。
  吃饭的时候他们还遇到了马丁·斯科塞斯,这家伙像是刚认识魏明一样,突然对魏明热情地握了握手。
  “刚刚从朋友那里知道,原来去年那部短片《目击者》是你的作品,真是一部无可争议的杰作,很多好莱坞导演因此受到了启发。”马丁道。
  他一直以为魏明是一头扎进电影圈的纯新人,没想到去年非常出圈的短片就出自他的手笔。
  之前马丁还觉得魏明太年轻了,组委会肯定是看中了他在文学上的成就和影响力才选了他的电影,现在看来他的新片肯定有可取之处,这让他对那部《放羊班的春天》更加期待了。
  现在排片时间表已经出炉了。
  二十多部主竞赛单元作品会陆续在接下来的12天内穿插放映两到三轮。
  《放羊班》的首映时间要靠后一些,魏明倒是可以先去支持马丁的新片。
  可如果马丁的《喜剧之王》和阿佳妮的《一个死气沉沉的夏天》撞期的话,魏明肯定首选后者。
  忙活了一天,魏明和梅琳达回了酒店,刚躺下又被李宝田敲了门。
  “包局说明天新华社法国分社的同志会来给我们拍照和采访,让你明天注意一下形象。”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