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3章 九锡之赐(1 / 4)
“陛下可是要效宗周故事?”
李春芳犹豫了好一会儿,才小心的说出了自己心里的话。
朱载坖的目光落在李春芳身上,眼中似有笑意的又反问道:“李先生以为如何呢?”
李春芳倒吸了一口凉气,脑海里像是起来了一场超级大风暴!
李春芳立刻拜道:“陛下不可!”
朱载坖淡淡点点,“说说理由。”
李春芳连忙整理了一下脑中的思绪,又对着朱载坖拜道:“陛下,宗周分封乃是大忌!”
“初封时候,这个诸侯国尚能听从宗周号令,共尊周天子为天下之共主。可随着分封日久,人心渐远,这些分封的诸侯国就会生出不臣之心,进而相互厮杀,相互吞并,最后势力膨胀起来之后,更是不会将天子放在眼中。”
“以至于出现霸主争雄,楚王问鼎之类的不臣之事。现在若是行宗周故事,到时候,这些外封出去的藩国妄自尊大,各自为政,不理朝廷号令,天下岂不又将大乱?”
李春芳将他心里的顾虑和理由都说出了出来。
赵贞吉和胡宗宪也面色凝重的思索着,若是真赐了景王九锡,让他在南冥洲有了合法号令所有的权利。
那么等到将来想要再控制景藩,维系大明与诸藩国之间的太平,那可就不容易了。
朱载坖不置可否的嗯了一声,又看着李春芳道:“李先生所言极是,但李先生想过南冥洲距离大明有多远吗?”
朱载坖的话,瞬间也让李春芳为之一窒。
是啊。
南冥距离大明有上万里之遥,且还隔着茫茫大洋,根本就无法接壤。
像这样的地方,说白就一块只能看不能摸的飞地。
并不像近在咫尺的倭国,只需要大明的船只商队足够多,就可以完成跨海遥控。
可是对于南冥洲,这种相隔上万里外的地方,就算是大明的船只再多,水师的力量再强大,哪怕是用上现在的蒸汽巨船来往一趟,差不多都得一年的时光。
如此遥远的距离,若是还要担心什么反心反志,确实是有些杞人忧天了。
朱载坖继续道:“当年周天子分封诸侯国才有了宗周八百年国祚,也有了如今中国广袤之疆域。”
“现在朕和你们遇到的新问题,就是要好好的深思分封这件事,到底是好还是坏。如果好,它好在哪里,如果坏,它又坏在哪里?”
“而且你们也要明白眼下最重要一点,在大明现有的三直隶(北直隶,南直隶,上海府直隶)十六省(十三布政使司之后的江苏布政使司,安徽布政使司,甘肃布政使司)两司(奴儿干都司,西域哈密司)之中,是绝不会再有任何世袭藩王得封。”
“这一大片专属于大明本土的疆域,在将来也会逐步的把现有的藩王逐一迁出,或不再使其世袭。”
“所以到时候,大明即便是要分封,也是分封如今新开拓出海外疆域。至于这些海外疆域的将来会不会与大明本土形成新的循环,或新的竞争,那就要看将来的大明之君和朝廷之臣是一个什么样的水平了。”
“如果他们不能有效的起到控制和团结海外诸藩的作用,反倒使得海外诸藩离心离德,不与大明本土来往。就算朕和你们再复活过来,也不见得能够收拾住局面。”
“而且朕也不想让大明一直生活在‘天朝上国’的美梦之中,朕要给未来的大明找一个积极上进的动力,让后人们深刻的明白什么叫做不进步就是落后!”
“倘若未来的后人能够在朕和你们打下基础下,继续保持着绝对领先,就算是朕赐给景藩九锡,再赐给其他愿意封建海外的藩王们九锡,他们依然还是会俯首称臣,团结在大明的身边,共同进退。”
“否则,就算是朕不赐与他们任何名分权力,但等到将来的某一天,大明本土势弱的时候,你们以为外面强盛起来的海外藩国,就真的会一如既然的臣服吗?”
“要知道,当年楚国不过就是一个子爵之国,中原之国纷纷嘲笑楚国为蛮夷,但后来的结果如何?楚庄王三年不鸣,一鸣惊人!直接杀到了洛邑要问鼎之轻重。” ↑返回顶部↑
李春芳犹豫了好一会儿,才小心的说出了自己心里的话。
朱载坖的目光落在李春芳身上,眼中似有笑意的又反问道:“李先生以为如何呢?”
李春芳倒吸了一口凉气,脑海里像是起来了一场超级大风暴!
李春芳立刻拜道:“陛下不可!”
朱载坖淡淡点点,“说说理由。”
李春芳连忙整理了一下脑中的思绪,又对着朱载坖拜道:“陛下,宗周分封乃是大忌!”
“初封时候,这个诸侯国尚能听从宗周号令,共尊周天子为天下之共主。可随着分封日久,人心渐远,这些分封的诸侯国就会生出不臣之心,进而相互厮杀,相互吞并,最后势力膨胀起来之后,更是不会将天子放在眼中。”
“以至于出现霸主争雄,楚王问鼎之类的不臣之事。现在若是行宗周故事,到时候,这些外封出去的藩国妄自尊大,各自为政,不理朝廷号令,天下岂不又将大乱?”
李春芳将他心里的顾虑和理由都说出了出来。
赵贞吉和胡宗宪也面色凝重的思索着,若是真赐了景王九锡,让他在南冥洲有了合法号令所有的权利。
那么等到将来想要再控制景藩,维系大明与诸藩国之间的太平,那可就不容易了。
朱载坖不置可否的嗯了一声,又看着李春芳道:“李先生所言极是,但李先生想过南冥洲距离大明有多远吗?”
朱载坖的话,瞬间也让李春芳为之一窒。
是啊。
南冥距离大明有上万里之遥,且还隔着茫茫大洋,根本就无法接壤。
像这样的地方,说白就一块只能看不能摸的飞地。
并不像近在咫尺的倭国,只需要大明的船只商队足够多,就可以完成跨海遥控。
可是对于南冥洲,这种相隔上万里外的地方,就算是大明的船只再多,水师的力量再强大,哪怕是用上现在的蒸汽巨船来往一趟,差不多都得一年的时光。
如此遥远的距离,若是还要担心什么反心反志,确实是有些杞人忧天了。
朱载坖继续道:“当年周天子分封诸侯国才有了宗周八百年国祚,也有了如今中国广袤之疆域。”
“现在朕和你们遇到的新问题,就是要好好的深思分封这件事,到底是好还是坏。如果好,它好在哪里,如果坏,它又坏在哪里?”
“而且你们也要明白眼下最重要一点,在大明现有的三直隶(北直隶,南直隶,上海府直隶)十六省(十三布政使司之后的江苏布政使司,安徽布政使司,甘肃布政使司)两司(奴儿干都司,西域哈密司)之中,是绝不会再有任何世袭藩王得封。”
“这一大片专属于大明本土的疆域,在将来也会逐步的把现有的藩王逐一迁出,或不再使其世袭。”
“所以到时候,大明即便是要分封,也是分封如今新开拓出海外疆域。至于这些海外疆域的将来会不会与大明本土形成新的循环,或新的竞争,那就要看将来的大明之君和朝廷之臣是一个什么样的水平了。”
“如果他们不能有效的起到控制和团结海外诸藩的作用,反倒使得海外诸藩离心离德,不与大明本土来往。就算朕和你们再复活过来,也不见得能够收拾住局面。”
“而且朕也不想让大明一直生活在‘天朝上国’的美梦之中,朕要给未来的大明找一个积极上进的动力,让后人们深刻的明白什么叫做不进步就是落后!”
“倘若未来的后人能够在朕和你们打下基础下,继续保持着绝对领先,就算是朕赐给景藩九锡,再赐给其他愿意封建海外的藩王们九锡,他们依然还是会俯首称臣,团结在大明的身边,共同进退。”
“否则,就算是朕不赐与他们任何名分权力,但等到将来的某一天,大明本土势弱的时候,你们以为外面强盛起来的海外藩国,就真的会一如既然的臣服吗?”
“要知道,当年楚国不过就是一个子爵之国,中原之国纷纷嘲笑楚国为蛮夷,但后来的结果如何?楚庄王三年不鸣,一鸣惊人!直接杀到了洛邑要问鼎之轻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