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6章 清凉(4 / 5)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广州,锦衣府,邓铭武坐在书桌之后,看着手中密卫司汇总起来的情报
  书桌下方,锦衣卫千户杨秉忠,正在禀告着清廷使团情况
  “清虏使团正使名为冷僧机,正黄旗人,为清虏朝中侍卫处内大臣”
  6=9+
  “密卫司安插在京中的暗探皆为汉人,无法探查到八旗高层旗人的动向情报,只知此人乃是多尔衮心腹”
  “清虏使团副使名为李雯,为清虏朝中内阁中书舍人,深得多尔衮器重”
  “清虏使团从此处共有五名汉官,此人乃是汉官之中地位最高,也最有可能策反之人”
  李雯,苏省松江府人士,前几社成员,精通诗赋,年纪轻轻便在江南文坛享有盛名
  李雯虽是年少成名,但科举之路却并不顺利,直到崇祯朝覆灭前两年,李雯才考中举人
  清廷攻占京师之时李雯正在城中,随后便因为在文坛的名气,被人举荐入清廷之中,充任中书舍人
  此人最出名的成就,便是替多尔衮写了给史可法的致史阁部劝降书,因为这篇劝降檄文,李雯由此深得多尔衮信重,但也同样让李雯变得声名狼藉
  李雯在原本的轨迹中,本应在三年前归乡之时于途中染病而亡,但三年前明军大肆反攻闽浙,连带着江南一带的清虏也风声鹤唳
  清廷为了防止士人归乡借机倡乱,所以严禁在京各官离职归乡
  李雯也就这般一直留寓京师,直到去年被多尔衮点为使团副使,出使明廷
  邓铭武看着李雯履历,也是眉头微皱,按情报所说,这李雯在清虏入京当年,便已出仕清廷
  此人入仕清廷以后,亲写檄文招降史可法,后面清廷诸多檄文谕旨,也皆出自此人之手,单看这份履历,这李雯可谓是明奸中的明奸
  邓铭武看向下方的杨秉忠,开口说道
  “此人既深得虏王多尔衮器重,如何能策反此人”
  杨秉忠闻言,也是恭声回道
  “同知大人容禀,此人虽然出仕清廷甚早,但以密卫所得情报,此人似是无意清虏仕途”
  “此人乃是最早一批出仕清廷的江南士人,深得虏王多尔衮信重,期间不仅为清廷书写诸多檄文奏表,更曾充任清虏顺天府乡试首任考官”
  “以此人资历,若是其有意仕途,此时应该早已是清虏廷中大吏,但如今五六年过去,此人如今仍是中书舍人”
  “密卫司整理此人履历后判定,此人应是有意蹉跎仕途”
  “此人在出仕清虏期间,不顾自身安危,多次在清虏朝中奔走,庇护江南反清英烈遗孤家眷,平日所做诗文辞赋中,亦多流露悔意”
  “因此属下判断此人最有可能被策反,为朝廷所用”
  邓铭武取过底下的详细资料,翻看起来,一刻钟后,邓铭武这才放下手中情报
  邓铭武看着桌上密卫司收集而来的诗文,却是冷哼一声
  “闻君誓天,余愧无颜,愿复善保南山南?”
  “这天南半壁乃是殿下与诸军将士在前线浴血厮杀,斩虏十万,这才夺回来的,不是他在那写几首歪诗,发几句誓词就能保下来的”
  “思归思归日月深,两年积泪凝霜襟?”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