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4章 称帝(2 / 5)
“其余暂且不论,若是朝廷要如两府一般,令粤省官吏士绅尽皆一体纳粮,恐会引得粤省人心动荡,请殿下三思”
潮惠两府自然与别处不同,潮惠两府施行新制以后,之所以能取得这么好的效果,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便是此时两府之中的大部分田地,几乎全掌握在禁军兵卒手中
在朱朗的一力支持下,朝中几支禁军地位水涨船高,潮惠两府的胥吏根本不敢招惹勒索这些在役的禁军兵卒
一众禁军刚刚得到田土,军中宣教使三令五申之下,他们也同样不敢仗着自身身份,拖欠赋税,一众兵卒此时皆严令家中按时上交粮税
正是在这种制衡与主动之下,两府去年秋季的粮税,才能达到如此恐怖的规模
如果说明廷此时要在境内评选清廉之地,那潮惠两府必定榜上有名,而且还要高居榜首
两府粮税激增的另一个重要因此,便是士绅一体纳粮
潮惠两府一众士绅因为先前的谋逆之事,被朝中尽数削去优免特权,两府残余的士绅,此时皆和普通百姓一般俱交七斗粮税
潮惠两府士绅因为附逆,失去了优免特权,但粤省其余各府的士绅可没有附逆
若是朝廷为了推行新制,就这么不明不白削去了粤省士绅的优免之权,这些粤省士绅必定要闹起来
朱朗既然准备全面推开新制,对此自然也早有准备
士绅们敢喊出朝廷当与士大夫治天下,当然是有所倚仗的
此时的现实情况就是,士绅们垄断了知识渠道,朝廷还真得靠官吏士绅阶层,来维持朝廷的运转
而且北方中原还在清廷手中,此时明廷若当真完全废除士绅群体的优免之权,也不利于将来打回北方
在朱朗看来,对士绅群体优免是合理的,一众士人寒窗十年考得功名,若无法得到相应的特权待遇,那今后谁还会给朝廷效力
嘉靖朝时朝中对士人的优免还算合理,但到万历朝时,朝廷对士绅的优免就开始变得极为夸张
自万历朝开始,明廷一众官吏士绅,动辄便优免数千上万亩田地,如今明廷只剩这点残山剩水,如何能够维持这般庞大的优免额度
朱朗想到此处,也是直接开口说道
“优待士绅乃我大明祖制,朝廷纵是推行新制,士绅亦当有优免之权,此亦彰显朝廷优待士人之意”
“但此时朝中官吏士绅的优免之权却是太过,孤准备另定新制,将优免之法由免田改回免粮”
朱朗看向下方众臣,而后便将制定好的优免新则告知众臣
根据拟定的新规,朝中一品官员可优免粮赋三百石,二品免粮二百五十石,三品免粮二百石,四品免粮一百五十石
五品开始减退额度开始变小,五品免粮一百石,六品免粮八十石,七品免粮六十石
从八品开始减免额度更小,八品免粮三十石,九品仅免粮十石
进士功名视同八品,而拥有举人生员功名却无官身的士人,则视同九品,一律免粮十石
朝廷的优免新制虽说将免田改为了免粮,但这些优免的粮赋,朝廷也并不会发放
以一品为例,一品官吏可免粮三百石,按一亩七斗的税率,一个一品大员名下便能有四百三十亩田地不必缴税
但如果这位一品大员名下田地不足四百三十亩,那朝廷同样也不会另补钱粮
按万历朝的标准,一品官吏足可免田一万亩,在新制之下却只能免田四百三十亩,优免额度自然是大大减少
但相比于嘉靖朝时的情况,这个优免额度又有所超出,嘉靖朝时一品京官免粮的额度也不过是优免役粮三十石,加三十个免役名额 ↑返回顶部↑
潮惠两府自然与别处不同,潮惠两府施行新制以后,之所以能取得这么好的效果,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便是此时两府之中的大部分田地,几乎全掌握在禁军兵卒手中
在朱朗的一力支持下,朝中几支禁军地位水涨船高,潮惠两府的胥吏根本不敢招惹勒索这些在役的禁军兵卒
一众禁军刚刚得到田土,军中宣教使三令五申之下,他们也同样不敢仗着自身身份,拖欠赋税,一众兵卒此时皆严令家中按时上交粮税
正是在这种制衡与主动之下,两府去年秋季的粮税,才能达到如此恐怖的规模
如果说明廷此时要在境内评选清廉之地,那潮惠两府必定榜上有名,而且还要高居榜首
两府粮税激增的另一个重要因此,便是士绅一体纳粮
潮惠两府一众士绅因为先前的谋逆之事,被朝中尽数削去优免特权,两府残余的士绅,此时皆和普通百姓一般俱交七斗粮税
潮惠两府士绅因为附逆,失去了优免特权,但粤省其余各府的士绅可没有附逆
若是朝廷为了推行新制,就这么不明不白削去了粤省士绅的优免之权,这些粤省士绅必定要闹起来
朱朗既然准备全面推开新制,对此自然也早有准备
士绅们敢喊出朝廷当与士大夫治天下,当然是有所倚仗的
此时的现实情况就是,士绅们垄断了知识渠道,朝廷还真得靠官吏士绅阶层,来维持朝廷的运转
而且北方中原还在清廷手中,此时明廷若当真完全废除士绅群体的优免之权,也不利于将来打回北方
在朱朗看来,对士绅群体优免是合理的,一众士人寒窗十年考得功名,若无法得到相应的特权待遇,那今后谁还会给朝廷效力
嘉靖朝时朝中对士人的优免还算合理,但到万历朝时,朝廷对士绅的优免就开始变得极为夸张
自万历朝开始,明廷一众官吏士绅,动辄便优免数千上万亩田地,如今明廷只剩这点残山剩水,如何能够维持这般庞大的优免额度
朱朗想到此处,也是直接开口说道
“优待士绅乃我大明祖制,朝廷纵是推行新制,士绅亦当有优免之权,此亦彰显朝廷优待士人之意”
“但此时朝中官吏士绅的优免之权却是太过,孤准备另定新制,将优免之法由免田改回免粮”
朱朗看向下方众臣,而后便将制定好的优免新则告知众臣
根据拟定的新规,朝中一品官员可优免粮赋三百石,二品免粮二百五十石,三品免粮二百石,四品免粮一百五十石
五品开始减退额度开始变小,五品免粮一百石,六品免粮八十石,七品免粮六十石
从八品开始减免额度更小,八品免粮三十石,九品仅免粮十石
进士功名视同八品,而拥有举人生员功名却无官身的士人,则视同九品,一律免粮十石
朝廷的优免新制虽说将免田改为了免粮,但这些优免的粮赋,朝廷也并不会发放
以一品为例,一品官吏可免粮三百石,按一亩七斗的税率,一个一品大员名下便能有四百三十亩田地不必缴税
但如果这位一品大员名下田地不足四百三十亩,那朝廷同样也不会另补钱粮
按万历朝的标准,一品官吏足可免田一万亩,在新制之下却只能免田四百三十亩,优免额度自然是大大减少
但相比于嘉靖朝时的情况,这个优免额度又有所超出,嘉靖朝时一品京官免粮的额度也不过是优免役粮三十石,加三十个免役名额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