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5章 新朝(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王夫之此时也是反应过来,这些妇人身前皆戴着一枚圆形铜章,铜章表面正中刻着日月图案,底下则两柄交叉的长剑
  他们这些城中的百姓只是带着一束秋菊,而这些妇人手中却还提着竹篮香纸,显然是来祭扫墓碑的
  百姓进入陵园以后,一般只在广场前的巨大塔碑前上香献,而几名妇人入得陵园以后,却是登上石阶,没入后山层层的碑陵之中
  广场正中,高大的碑陵竖立,巨大的青铜香炉上密密麻麻插满灵香,一股白色的烟气在碑前升腾而起
  塔碑前则是摆满秋菊,金色的秋菊环绕着碑陵,足有一人高
  王夫之看着碑陵前祭祀行礼的人群,却是忍不住轻叹一声
  “生为朝廷尽忠,死享万民香火,大丈夫当如是也”
  王夫之将一柱长香插入青铜鼎内,将秋菊放在碑陵之前,低头躬身行礼
  而后方的山路之上,仍有源源不断的百姓向着陵园赶来
  广州城南,张家宅院,院落正堂,供桌上摆着五六个青瓷贡盘,盘上则是盛着苹果橘子,核桃糕点等物
  堂中两侧站着几名身着素服的妇人及孩童,堂中一片肃静,所有人皆是没有说话
  张世鹏从木盒中取出两副画轴,将两张画像小心的张挂在正堂之上
  左侧画卷上绘着一个身穿仙鹤绯袍容貌威严的中年男子,右侧画卷上则是一个身着襕衫的青年
  张世鹏乃是张国维次子,画卷上身着仙鹤官袍的,正是前武英殿大学士张国维,而右侧的青年则是张国维长子张世凤
  鲁监国元年,亦即一六四六年,清军攻破钱塘江防线,浙省诸军俱溃
  鲁监国仓惶逃亡舟山,临行前却是下令让张国维退守四府,以图后举
  彼时鲁监国朝中主力俱溃,连朝中的大军都已溃败,让张国伟一个空有虚名的文臣去抵御清军根本不切实际
  而张国维领命以后,竟真的依令退回东阳欲图继续募兵据守,只是此时局势难挽,张国维刚退回乡中不久,清军便已攻破义乌,直逼东阳城下
  清军入城前,张国维招二子入书房询问生死态度,长子张世凤毫不犹豫,表示绝不负国偷生
  张世鹏因为忧虑家中祖母妇孺安危,应答稍缓,却当即便被大怒的张国维以石砚掷击
  当时浙省之地,方国安领军降于清廷,鲁监国仓惶逃亡海上,张国维要兵无兵要饷无饷,纵是再募兵据守,也不过只能换来一场屠杀
  清兵兵临东阳前一日,张国维赋绝命词三章,又留遗书言称忠孝不能两全,身为大臣,国家倾覆,宜在必死,令二子各自尽忠尽孝
  张国维留下遗书,而后便穿戴衣冠朝服,从容拜别家人,在东阳沦陷以前投入园池中,在明土之上自尽殉国
  张国维死后二子果然也如当日所择,张世凤为清军捕拿,在狱中不屈而死,而张世鹏则是侥幸得活
  明军攻入浙省以后,浙省各地大乱,张世鹏亦是冒险护持家中老幼,成功逃归明廷
  张世鹏张挂好两人画像,又是起身一副画轴,画轴摊开,其上却是写着汉虏不两立,枕戈待中原几个大字
  这画轴便是兴明报社所出的特版增刊,在正楷小字印刷的登基诏书之后,紧跟着的便是一串长长的名单
  登基诏书后的名单,皆是甲申以来的殉难之臣,这些殉国大臣按殉国地点分作四部
  依次为甲申殉难诸臣,江南殉难诸臣,江上殉难诸臣,及闽省殉难诸臣
  甲申殉难诸臣便是在京师殉国的大臣,当先者便是崇祯朝大学士范景文及李邦华等人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