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4章 新村运动(1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第374章 新村运动
  时间流逝,君士坦丁堡迎来了慵懒而安逸的7月初,最忙碌的收获季节即将结束,去年秋冬播种下去的冬小麦已然成熟,大量的农产品涌入市场。
  东罗马帝国,中央行省,色雷斯大区。
  宽阔的道路四通八达,一条通往西南方的碎石道路上,几辆马车缓缓前行,负责护卫的则是色雷斯大区的皇家骑警。
  最大的一辆马车上搭载的是一些下级文官,其余马车则装满了各种物资。
  载客马车中,赫里斯沉默地望着窗外的风景,距离目的地已经很近,他有些忐忑,也有些激动。
  赫里斯现年19岁,是个希腊裔和科伊桑裔的混血罗马人,曾经跟随奥林匹斯天文台的维克托院士担任学徒,但他很快发现自己,相比于星星,他更愿意与人打交道。
  于是,他在朋友的建议下参加了1472年的第一次文官考试,虽然总成绩很不理想,仅有希腊文拿到了及格,但当时正值行政机构扩建之际,到处都缺人,赫里斯被行政部成功录用,在阿德里安市政府担任一位抄写员。
  对于赫里斯来说,抄写员的工作当然是枯燥而乏味的,但下级文官的职衔也给他带来了许多便利,阿德里安堡的图书馆对他完全开放。
  四年里,赫里斯还是违背了自己的“初心”,几乎没有发展出什么像样的人际关系,也就与老师维内托院士有些信件往来。
  在旧日老师的建议下,赫里斯把自己泡在了图书馆中,借助这个机会阅读了大量书籍,从专业著作到通俗小说,几乎无所不读,他看完了古罗马地理学家斯特拉波的《地理学》,看完了古希腊历史学家修昔底德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读完了《马可波罗游记》和《伊本·白图泰游记》,还将马可·奥勒留皇帝的《沉思录》硬生生啃了下来。
  当然,四年的抄写工作也让他感受到了帝国政府的巨大改变,通过考试而走上仕途的中下级文官越来越多,素质越来越高,他们大多年轻而富有朝气,往往会干劲十足,为各个政府部门注入了大量新鲜血液。
  行政效率的提升让帝国政府有能力进行难度更高的工作,比如人口摸排,比如户籍登记。
  前者倒还好说,后者简直太过复杂,赫里斯记得,去年的这个时候,他誊写了整整一个月的公民信息。
  四年过去,他的职位虽然没有提升,但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却有极大进步,年终考核的成绩越来越高。
  伊比利亚战争结束后,东罗马帝国迎来和平,皇帝班师回朝,对东罗马帝国开启了深度改革,一个理想中的机会终于摆在了他的面前。
  “赫里斯,你的母亲是科伊桑人,你去过新色雷斯么?”
  一个声音打断了赫里斯的思绪,他看向来人,这是叶夫根尼,一个罗斯裔,君士坦丁堡大学建筑系的三年级学生。
  “据说约翰内斯堡的地板都是黄金铺成的,直接用萤石照明,是这样吗?”
  “小时候是在新色雷斯出生的,但很早就来到东帝国了,基本上不记得关于那里的任何事。”
  赫里斯淡淡地说。
  “至于约翰内斯堡,这是最近才兴起的一座矿业城市,我更不可能知道。”
  “而且,萤石一般不发光,只是陛下为它起了这样一个名字。”
  在帝国政府的引导下,东罗马公民的身份认同主要取决于文化和信仰,而非血统和外貌,近些年,从殖民地跑回帝国境内的混血儿越来越多,大家习惯了他们的存在,赫里斯已经很少因为与众不同的长相而受到歧视。
  当然,他们还是会对赫里斯的“家乡”产生刻板印象,赫里斯总是会采取同样的说辞,问过一遍后,大家也就失去了兴趣。
  果然,叶夫根尼有些遗憾地点点头。
  “那你在担任抄写员之前是做什么的?”
  “奥林匹斯天文台,学徒。”
  赫里斯依旧是模板式回答。
  “天文台的导师是维内托·维托里奥院士。”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