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4章 新村运动(3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这一条信息引起的波澜就没那么大,色雷斯地区平原广布,土地资质良好,农耕牲畜的富集让单个农民可以耕种的土地越来越广,阿德里安液和驱虫菊农药的推广让用于除虫的劳动力解放出来。
  再者,迅速发展的道路系统和革新之后的分配模式让色雷斯地区逐渐向商品化农业迈进,每逢收获季,政府或商会将统一收购农村粮食,农民们从售卖过程抽离了出来,只用生产即可。
  所以,与北非和安纳托利亚不同,这里的佃农数目和农奴数目都不多,基本采取家庭作业,以家庭和家族为基本单位,耕种自己的私人田地。
  当然,一些大地主所拥有的土地实在太多,他们自己也不怎么愿意下地耕种,还是存在劳动力短缺,他们往往就会雇佣外来劳工或耕完自家田地的农民。
  不过,他们之间的关系已经在几十年的变革中悄然发生了改变,地主变成了“农业资本家”,佃农则变成了“农业工人”,两者之间为雇佣关系而非依附关系,比原来更加平等。
  “与我们有关的差不多就是这些,后面还有一些国际大事,诸位想不想听?”
  教士看向众人。
  “听,怎么不听?反正现在都收完了麦子,也没什么事干。”
  农民们点头同意。
  教士低下头,看向最后的几条消息。
  “耶稣诞生第1476年,6月20日,在吕贝克,不莱梅和汉堡等元老城市的极力要求下,汉萨同盟紧急会议得出最终结果,将会接纳拉科鲁尼亚城,直布罗陀和贝利撒留波利斯作为同盟新成员,三座城市将建有汉萨商站,允许自由贸易,在原有法律基础上并重吕贝克法,葡萄牙国王和东罗马皇帝不会对贸易城市征收重税。”
  “6月21日,葡萄牙代表戈麦斯与东罗马代表富格尔在吕贝克市参加汉萨同盟内部晚宴,表示葡萄牙王国和东罗马帝国的几座汉萨城市将会组成联合商队,共同参与北大西洋贸易。”
  “6月22日,东罗马代表富格尔与汉萨同盟的军事部门举行会谈,表示东罗马帝国愿意为汉萨同盟提供贷款,用以升级舰船,购买武器装备。”
  “6月25日,在参观完富格尔大人带过去的图纸后,汉萨同盟决定向东罗马帝国贷款,为联盟海军购买一艘新式盖伦型帆船和两艘东罗马海军退役下来的改良版克拉克帆船。”
  “这艘新式盖伦帆船的订单将由迦太基海军造船厂承接,预计半年后交付,被取名为“海因里希号”,用以纪念曾对汉萨同盟做出巨大贡献的萨克森公爵,“狮子”海因里希……”
  “大西洋商贸开通后,汉萨同盟的优质木材可以通过海路运往地中海,帝国海军与汉萨海军都将迎来一次更新迭代,造船业前景广阔,皇帝鼓励公民投身造船事业,共建海洋霸权……”
  “莫斯科大公国彻底灭亡诺夫哥罗德共和国,与东罗马帝国签署了更多贸易合作协约,他们所欠下的贷款将由诺夫哥罗德的战俘和农奴来偿还,用以填补帝国人口,开拓安纳托利亚……”
  农民们听得津津有味,对这些事情发表着自己的看法,即使他们对这些国家和人物大多一知半解。
  “好了,差不多就是这些,愿万能的主保佑罗马,保佑吾皇。”
  教士收起《每日纪闻》,亲吻着胸前的十字架。
  “接下来,你们如果有什么想法,有什么意见,可以向我提出,我会精简并汇总起来,提交给上级教士和本地议员。”
  农民们又开始踊跃议论起来,无非就是粮食收购价格太低,工具牲畜价格太高,城乡差距太过明显,市民看不起农民之类的事。
  “神父,与帝国主流政策不相符合的意见也能说吗?”
  村里的酒馆主提出了疑问,他家境富裕,曾去过不少地方,见过不少事情。
  “当然可以,这是一个言论自由的国家。”
  教士点点头。
  “如果你去过君士坦丁堡,可以很惊讶地发现,抱怨政府与皇帝的市民随处可见,尽管不少市民的生活已经比我们村最大的地主都要好。”
  听到这里,站在远处的赫里斯深有感触地点了点头。
  四年前,当他初次前往君士坦丁堡参加考试时,也被这种现象震惊了很久,君士坦丁堡的市民在酒馆中抱怨着皇帝对外族人的态度实在太好,抱怨着皇帝为资本家授予了太多权力,抱怨着君士坦丁堡的物价实在太高,调侃地说伊萨克皇帝是罗斯人和突厥人的皇帝,说查士丁尼是哥萨克人和切尔克斯人的可汗。
  当然,赫里斯后来也渐渐明白,其实,君士坦丁堡人的民族意识是最浓厚的,他们对这个国家和为这个国家带来兴盛的皇帝也最为忠诚,抱怨归抱怨,在大是大非上却从不含糊。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