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9章 东方十字路口(4 / 6)
  “马六甲苏丹肆意妄为,直接抢了我们的货,关了我们的人,恐怕没那么好说话的。”
“不,我这次来不是为了说服那群穆斯林,而是为了联络马六甲国内的反对势力。”
莫罕达尔摇摇头。
“阿尔布克尔克总督认为,马六甲人已经不想和平解决问题了,但这个国家也并非铁板一块,除了上层的穆斯林统治者外,还有很多底层印度教徒和佛教徒,他们都是可争取力量。”
“况且,那位将马六甲带上巅峰的曼苏·沙苏丹已经病重,估计活不了多久,到时候估计又是一通争权夺利,估计局势会十分混乱吧……”
说到这里,莫罕达尔突然不再言语,神情有些低落。
“怎么了?”
罗伯特有些担心地看着这位天性乐观却时常陷入忧虑的长辈。
“哦,没什么……只是那位被马六甲人关起来的使节,他是我妻子的弟弟,从小就在我家长大……启航的时候,我答应过她,要把那个孩子完好无损地带回斯法克斯城。”
莫罕达尔苦笑一声。
“在穆斯林眼里,我们这些北非正教徒尤为可恨,我害怕那个孩子会遭到毒手……尽管他从出生起就是个正教徒,根本没有背叛一说。”
“我这次主动请缨过来,化装成这个鬼样子,也是想与马六甲国内的佛教势力和印度教势力接触一下,看看能不能请他们说服苏丹,放了那个无辜的孩子,他只不过是因为最早学会了马来语,想证明自己的价值罢了……”
“他会安然无恙的。”
罗伯特安慰着,两人不再言语,挂着马穆鲁克旗帜的阿拉伯式帆船在引航员的接引下缓缓靠岸,抵达马六甲苏丹国首都,马六甲城。
而马六甲城的南边便是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的著名水道——马六甲海峡,著名的“东方十字路口”。
马六甲海峡自古便是商贸繁忙之所,是沟通印度洋与中国南海的最短路线,将阿拉伯,波斯,印度和华夏四个文明体系连接了起来,极大促进了商品交换和文明交流。
虽然阿拉伯在这四个文明中是人数最少的,但建立东方航路这一伟大使命却是在他们的手中逐渐完成的,几百年的经商,传教,殖民和奴役让整个印度洋留下了阿拉伯文化与伊斯兰教的深刻印记,从波斯湾到马六甲,从狮港新加坡到泉州刺桐城,阿拉伯商人留下了自己的传说。
占据马来半岛南部,苏门答腊岛北部的马六甲苏丹国是一个新兴国家,在14世纪末期和15世纪初期曾是暹罗阿瑜陀耶王朝的附庸,随后通过向大明朝贡而获取了独立地位,在东方被称为“满刺加国”。
大明王朝对这个东南亚国家产生了深远影响,他们不仅从明朝皇帝那里得到了自己的封号,还在郑和下西洋时为大明舰队提供帮助,依靠海洋贸易不断强盛,国力突飞猛进,首都马六甲城迅速成为了阿拉伯,波斯,印度和大明商品的集散地,多种文化在这里交融。
郑和下西洋的荣光辉煌而短暂,大明帝国的海禁政策越来越严厉,前往马六甲王国的东方商人也越来越少,且基本上全是亡命徒和带有海盗性质的走私贩。
与此同时,大明帝国在东南亚的影响力迅速减弱,旧港宣慰司被满者伯夷攻破,庞大的舰队销声匿迹,马六甲王国与大明帝国之间的关系逐渐淡薄,开始追逐自己的雄心。
1445年,马六甲王国第四代君主穆扎法尔立伊斯兰教逊尼派为国教,将大明册封的“国王”头衔弃之不用,改称“苏丹”,称自己为“宇宙之主,伊斯兰教的救星”,来自大明的儒家思想没能在这里生根发芽,本土的佛教和印度教也一样遭到忽视,又一面月亮旗在距离麦加万里之遥的大地上冉冉升起。
随后,马六甲苏丹国的外交重心发生改变,从东方转向西方,开始与西边的其他伊斯兰势力积极联络,同时镇压民间异教信仰,依靠阿拉伯商路带来的大量财富弥补东方贸易的不足,向四周大肆扩张。
后来,马六甲苏丹国在现任君主曼苏·沙和现任宰相霹雳·墩的带领下迎来极盛,马六甲海峡沿岸三分之二的土地为其所有,虽然因为海禁转严,贸易收入不如永乐年间,但政治制度和治理体系已经基本搭建了起来。
原时空中,这个国家“成也伊斯兰,败也伊斯兰”,伊斯兰教为这个国家带来了更先进的治理体系和大明商人的替代品,但也为其埋下了灭亡的伏笔,历代国君大力推广伊斯兰教的行为让信仰印度教和佛教的底层民众十分不满,国势下降后,宗教冲突愈演愈烈。
除此之外,他们还主动卷入了基督徒和穆斯林在印度洋上的纷争,罔顾了自身国力,坚持站在伊斯兰教一边,捍卫信仰直到灭亡。
原时空中,当葡萄牙海军击败阿拉伯联合舰队后,由于势力尚浅,最初对这个苏丹国怀有一些忌惮之情,暂时只是提出接替阿拉伯人和波斯人的地位,在马六甲城建立商站。
可是,马六甲苏丹却受到了极端伊斯兰势力的蛊惑,先是假装同意,随后又试图将葡萄牙使节骗到王宫全数杀死,最后阴谋败露,只杀死了少数葡萄牙人。
阴谋败露后的马六甲苏丹开始大肃反,大量的非穆斯林群体遭到无端审判,这直接导致印度裔和华裔商人最后的“背叛”。
最后便是马六甲围城战,“东方凯撒”阿尔布克尔克在印度商人和华裔商人的帮助下,仅用极少数的牺牲便攻下了马六甲城,并立马开始屠城,穆斯林社区遭到清洗,印度裔和华裔则由于他们的“反水”而躲过一劫。 ↑返回顶部↑
			
			
			
			
			
		“不,我这次来不是为了说服那群穆斯林,而是为了联络马六甲国内的反对势力。”
莫罕达尔摇摇头。
“阿尔布克尔克总督认为,马六甲人已经不想和平解决问题了,但这个国家也并非铁板一块,除了上层的穆斯林统治者外,还有很多底层印度教徒和佛教徒,他们都是可争取力量。”
“况且,那位将马六甲带上巅峰的曼苏·沙苏丹已经病重,估计活不了多久,到时候估计又是一通争权夺利,估计局势会十分混乱吧……”
说到这里,莫罕达尔突然不再言语,神情有些低落。
“怎么了?”
罗伯特有些担心地看着这位天性乐观却时常陷入忧虑的长辈。
“哦,没什么……只是那位被马六甲人关起来的使节,他是我妻子的弟弟,从小就在我家长大……启航的时候,我答应过她,要把那个孩子完好无损地带回斯法克斯城。”
莫罕达尔苦笑一声。
“在穆斯林眼里,我们这些北非正教徒尤为可恨,我害怕那个孩子会遭到毒手……尽管他从出生起就是个正教徒,根本没有背叛一说。”
“我这次主动请缨过来,化装成这个鬼样子,也是想与马六甲国内的佛教势力和印度教势力接触一下,看看能不能请他们说服苏丹,放了那个无辜的孩子,他只不过是因为最早学会了马来语,想证明自己的价值罢了……”
“他会安然无恙的。”
罗伯特安慰着,两人不再言语,挂着马穆鲁克旗帜的阿拉伯式帆船在引航员的接引下缓缓靠岸,抵达马六甲苏丹国首都,马六甲城。
而马六甲城的南边便是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的著名水道——马六甲海峡,著名的“东方十字路口”。
马六甲海峡自古便是商贸繁忙之所,是沟通印度洋与中国南海的最短路线,将阿拉伯,波斯,印度和华夏四个文明体系连接了起来,极大促进了商品交换和文明交流。
虽然阿拉伯在这四个文明中是人数最少的,但建立东方航路这一伟大使命却是在他们的手中逐渐完成的,几百年的经商,传教,殖民和奴役让整个印度洋留下了阿拉伯文化与伊斯兰教的深刻印记,从波斯湾到马六甲,从狮港新加坡到泉州刺桐城,阿拉伯商人留下了自己的传说。
占据马来半岛南部,苏门答腊岛北部的马六甲苏丹国是一个新兴国家,在14世纪末期和15世纪初期曾是暹罗阿瑜陀耶王朝的附庸,随后通过向大明朝贡而获取了独立地位,在东方被称为“满刺加国”。
大明王朝对这个东南亚国家产生了深远影响,他们不仅从明朝皇帝那里得到了自己的封号,还在郑和下西洋时为大明舰队提供帮助,依靠海洋贸易不断强盛,国力突飞猛进,首都马六甲城迅速成为了阿拉伯,波斯,印度和大明商品的集散地,多种文化在这里交融。
郑和下西洋的荣光辉煌而短暂,大明帝国的海禁政策越来越严厉,前往马六甲王国的东方商人也越来越少,且基本上全是亡命徒和带有海盗性质的走私贩。
与此同时,大明帝国在东南亚的影响力迅速减弱,旧港宣慰司被满者伯夷攻破,庞大的舰队销声匿迹,马六甲王国与大明帝国之间的关系逐渐淡薄,开始追逐自己的雄心。
1445年,马六甲王国第四代君主穆扎法尔立伊斯兰教逊尼派为国教,将大明册封的“国王”头衔弃之不用,改称“苏丹”,称自己为“宇宙之主,伊斯兰教的救星”,来自大明的儒家思想没能在这里生根发芽,本土的佛教和印度教也一样遭到忽视,又一面月亮旗在距离麦加万里之遥的大地上冉冉升起。
随后,马六甲苏丹国的外交重心发生改变,从东方转向西方,开始与西边的其他伊斯兰势力积极联络,同时镇压民间异教信仰,依靠阿拉伯商路带来的大量财富弥补东方贸易的不足,向四周大肆扩张。
后来,马六甲苏丹国在现任君主曼苏·沙和现任宰相霹雳·墩的带领下迎来极盛,马六甲海峡沿岸三分之二的土地为其所有,虽然因为海禁转严,贸易收入不如永乐年间,但政治制度和治理体系已经基本搭建了起来。
原时空中,这个国家“成也伊斯兰,败也伊斯兰”,伊斯兰教为这个国家带来了更先进的治理体系和大明商人的替代品,但也为其埋下了灭亡的伏笔,历代国君大力推广伊斯兰教的行为让信仰印度教和佛教的底层民众十分不满,国势下降后,宗教冲突愈演愈烈。
除此之外,他们还主动卷入了基督徒和穆斯林在印度洋上的纷争,罔顾了自身国力,坚持站在伊斯兰教一边,捍卫信仰直到灭亡。
原时空中,当葡萄牙海军击败阿拉伯联合舰队后,由于势力尚浅,最初对这个苏丹国怀有一些忌惮之情,暂时只是提出接替阿拉伯人和波斯人的地位,在马六甲城建立商站。
可是,马六甲苏丹却受到了极端伊斯兰势力的蛊惑,先是假装同意,随后又试图将葡萄牙使节骗到王宫全数杀死,最后阴谋败露,只杀死了少数葡萄牙人。
阴谋败露后的马六甲苏丹开始大肃反,大量的非穆斯林群体遭到无端审判,这直接导致印度裔和华裔商人最后的“背叛”。
最后便是马六甲围城战,“东方凯撒”阿尔布克尔克在印度商人和华裔商人的帮助下,仅用极少数的牺牲便攻下了马六甲城,并立马开始屠城,穆斯林社区遭到清洗,印度裔和华裔则由于他们的“反水”而躲过一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