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4章 绛紫色之城(3 / 5)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以撒直接让教会肯定了这些说法,出资重修以弗所的圣母玛利亚大教堂,还决定将自己从收藏家手中买来的《以弗所书》的西奈抄本存放在圣母玛利亚大教堂中,允许朝圣者参观,并在各大报纸上大力宣传。
  至于圣母玛利亚到底是不是在这里去世的,西奈抄本到底是不是原件,这根本就不重要。
  但是,仅有这两点是完全不够的,以弗所城在海洋贸易上已经不是士麦那的对手了,哪怕依靠宗教朝圣也很难恢复过往荣光,必须为其寻找一个特色产业。
  于是,以撒命人翻遍古籍,再结合现实需求,总算为以弗所城找到了出路。
  想到这里,以撒将咖啡一饮而尽,走下市政厅,冲侍卫吩咐几声,翻身上马,向海边的以弗所新城区走去。
  不到一公里的距离转眼即过,眼前的港口小镇虽然并不繁荣,但却十分安宁。
  绕过主要街道,以撒来到一片远离镇中心的房屋,房屋不远处的海面上有着为数不少的浅海暗礁,一些渔民在暗礁旁建造渔排,养殖生蚝,鲍鱼以及各种可食用贝类。
  海产品的养殖业很早便已经出现,相关技术不算成熟,但已经完全够用,在十五世纪末,最著名的海产品养殖基地是位于法兰西的康卡勒小镇,这里的渔民每年会为巴黎城提供大量的新鲜生蚝,甚至能够得到国王的青睐。
  天气十分晴朗,从高处向海面望去,以撒隐隐还能看到一些陆地的轮廓,那是东爱琴海诸岛,距离以弗所城很近。
  走近房屋,以撒立马闻到了一股难以言喻的恶臭,就像是腐烂的动物尸体。
  见以撒到来,负责人立马跑来迎接,以撒挥手阻止了他的发言,来到位于正中央的大工坊门边,静静观看。
  工坊分为四个部分,前三部之间存在高度差,中间用一条斜面滑道作为连接。
  第一部的工人会用铁签取出海螺肉,扔掉海螺壳,将大量的螺肉装进竹篮里,顺着滑道传递给第二部的工人。
  第二部的工人则负责将螺肉进行下一步的加工,但令人疑惑的是,他们仅仅用薄刀片取下了海螺的腺体,将其他的部位通通扔进木桶,弃之不用。
  接下来,第三部的工人也会通过滑道接收上一部工人的劳动成果,他们则会将这些腺体上秤称重,进行标准化等分,然后放入装有盐水的铅罐中,慢火熬煮。
  第四部则是位于空地上的大晒场,这里负责将熬煮完毕的海螺腺体进行最后的晾晒,神奇的是,这些原先还平平无奇的软体,竟然展露出了瑰丽的绛紫色。
  这是骨螺腺体,这座工坊,则是以撒专门设置的骨螺紫提炼坊。
  罗马帝国嗜好紫色,这种不易掉色而鲜艳绚烂的骨螺紫更是被不少皇帝视为权力与财富的象征,禁止他人私自使用,狄奥多拉皇后的那句“紫袍是最美丽的裹尸布”至今还镌刻在不少人的心中。
  当然,罗马皇帝的禁令并没有为百姓带来多大困扰,因为骨螺紫实在是太贵了,就算没有禁令,平民百姓也根本负担不起。
  地中海沿海的浅海暗礁多产染料骨螺,但一只染料骨螺能够提取出的紫色染料极其稀少,加之工艺繁琐,损耗率高,价格一直居高不下。
  古典时代的罗马人已经发明出了骨螺养殖法,但人工养殖的骨螺成长周期很长,很容易不明不白地死去,养殖成本同样高昂。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以撒下了不少功夫。
  “陛下,您觉得如何?”
  负责人恭敬地看向以撒。
  “我们这座染料提取坊已经基本走上了正轨,您提供的这些方法都很管用,通过滑道和定量称重来提高效率,通过大规模统一提取来平摊人工成本。”
  “现在,每个工人只需要完成自己的那一份工作,压根不需要在乎其他工序,这让我们的提取速度大大加快。”
  “嗯,很好,一点小改进罢了。”
  以撒点点头。
  “提取方面我不怎么担心,骨螺来源呢?”
  “陛下,骨螺的来源主要有两个。”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