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6章 阿索斯圣山(2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西维斯的父亲看准了这个潮流,将东罗马服装视为“文明的象征”,将本土服装斥为“野蛮而不开化”的一种体现,甚至下达禁令,禁止本土手工业者继续从事传统纺织。
  为了让自己的代理生意红火下去,他还代表摩里亚联合纺织集团与种植的土著地主进行谈判,用稍高的价格包揽他们的,运回地中海世界,进一步打压本地产业。
  由于年事已高,丧失生育能力,西维斯的父亲没有依照殖民政府的要求迎娶白人女性,而是将大笔财产的继承权全部交给了长子,让他到君士坦丁堡留学,看看能不能迎娶一位地位较高的希腊裔良家少女。
  “西维斯,其实我一直很好奇,既然你们家族是从事商品贸易的,为什么还要帮助我们推动移民事业?”
  帕切科问道。
  “要知道,人越多,购买商品的就越多。”
  “呵呵,我可不像你那么厌恶读书,在教会学校的三年里,我可是把东帝国的商业教科书读了一个遍。”
  西维斯将地图收进口袋,准备离开。
  “埃律西昂的大部分人都很穷,他们是没有多少购买力的劣质消费群体,这些人的存在严重阻碍了消费市场的兴旺,送走一些人,其他人就能分到更多的资源,口袋中的金币就能更多,总体消费能力反而会更强。”
  西维斯将两枚金币扔在桌上,站起身,伸个懒腰。
  “不知道你有没有了解过,整个莫斯科大公国的人口不比北意大利少,但根据粗略估计,前者的消费能力却只有后者的六分之一,这也是为什么东帝国资本家主要将意大利半岛作为倾销地,而不是作为传统贸易伙伴的罗斯诸国。”
  帕切科显然没有听懂,西维斯也不继续解释,两人并肩走出高端酒馆,来到耶里索斯小镇的大街。
  回过头,看了看优雅大气的酒馆,帕切科再度发出了赞叹。
  “这么高级的酒馆,一个渔业小镇显然是撑不起的,旅游朝圣还真是挣钱啊。”
  西维斯也环顾着干净整洁的街道,微微颔首。
  帕切科的话十分正确,尽管东罗马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沿海村镇的政策方针,耶里索斯也的确靠着海产业止住了人口流失的颓势,但真正使这里繁荣兴旺的可不是这些低级产业,而是近些天来蓬勃壮大的朝圣旅游业。
  耶里索斯小镇本身并非圣地,也没有特别壮观的教堂,但它的地理位置十分不错,东南方向便是利爪半岛的第三根利爪,阿索斯半岛,也称圣山半岛。
  阿索斯圣山的神圣之处来自于圣母玛利亚,据说圣母大人在前往塞浦路斯岛的途中偏离航线,在阿索斯山上岸,对此十分喜欢,在请求儿子耶稣之后,这座半岛便成为了圣母玛利亚的后园。
  自公元十世纪以来,阿索斯山逐渐成为东罗马帝国的宗教中心之一,这里地势险峻,远离世俗尘嚣,四面八方而来的东正教修士在山间建造了许许多多各式各样的修道院,数量最多时足足有四十余座。
  修道院中珍藏着大量的历史文物,包括古典书籍,古代信件,珍贵画作以及宗教经典,是东正教艺术史上的一座不朽方碑。
  阿索斯山修道院自从创立伊始便拥有自己的特殊地位,不少东罗马皇帝都曾授予阿索斯修士完全自治权,他们组成了修士团体,共同管辖修道院事务,拥有自己的法律和规则,哪怕是东罗马皇帝都无法随便干涉。
  在1204年的第四次十字军东征中,由于梵蒂冈教廷的约束,阿索斯山修道院没有遭到十字军海盗的破坏,这些人终究还是基督教世界的一员,犯不着为了一片除了修道院什么都没有的土地触怒一大群人。
  但是,当突厥穆斯林的铁蹄踏向阿索斯圣山时,过去的秩序立马遭到了挑战,奥斯曼人向阿索斯圣山征收了繁重的税赋,设置了严苛的规章,还罔顾最初的协约,纵容穆斯林海盗洗劫修道院的港口。
  原时空中,阿索斯山修道院在奥斯曼统治时期迅速衰败下去,大量的历史文物被穆斯林海盗抢走,哪怕希腊共和国最终收复了阿索斯半岛,这座希腊半岛上最著名的东正教圣地也未能恢复十五世纪初期的荣光。
  “西维斯,耶里索斯的大街上到处都是朝圣的人群,你看,有新色雷斯土著,有罗马混血,竟然还有刚果黑人。”
  帕切科笑着指向面向圣山画着十字的朝圣者。
  “不知道有多少人可以得到进山许可呢?”
  “这倒不清楚,但估计修士们不会让太多人进去。”
  西维斯摇了摇头。
  “我听说,修道院最初准备每天只接待一百人,逗留时间不得超过一昼夜,在皇帝的强制要求下,修士们才勉强提升到了两百人,并允许朝圣者在圣山停留三天。”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