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3章 东进运动,昭昭天命(4 / 6)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扎戈拉喝着酒,简单说道。
  “他们将登记成为外籍居民,暂时拥有永久居留权,同样享受开拓特权,可以通过《宅地法》在安纳托利亚半岛上获得自己的土地。”
  “一些比较有钱的罗马人一般会钱购买开垦区大量的空余土地,同时组建武装开垦团,吸纳这些外来移民,他们属于小地主,小地主的土地围绕在大地主的周边,共同组成一种特殊村社。”
  扎戈拉耸耸肩。
  “毕竟,罗马所属的高原领土还是十分混乱,他们不抱团,游牧民们很快就会赶来劫掠。”
  “但是,比起殖民地,安纳托利亚的好处还是不少的,至少移民们不需要费尽心思地与大自然搏斗,直接把突厥人的农田,牧场,牲畜和屋舍抢过来就行。”
  “一个经过登记的武装开垦团中,希腊语人口必须占到一半以上,你带来的这些瓦兰吉人,大概会被分配到两到三个开垦团里。”
  “高原还是很混乱吗?”
  特拉贝尔西有些担忧。
  “万一他们不想参加大开垦呢?”
  “那也可以,他们的确可以选择进入爱琴海两岸的核心区,成为雇农或雇工,一些希腊裔罗马人就能够解放出来,其实也变相增加了开垦人口。”
  扎戈拉解释道。
  “放心吧,陛下的主力军已经全部聚在安纳托利亚上了,那些不愿皈依的突厥蛮子只能一波接一波地向东逃亡,文明也会随之扩张。”
  说着,扎戈拉来到窗前,看着越来越近的扎波罗热港口,看着聚在港口上,排着队等待分配的罗斯移民。
  “等着瞧吧,这将是罗马复兴以来最伟大的一次开拓运动。”
  “你,我,还有他们——”
  扎戈拉指了指自己和神父,又指向胸怀希望的移民。
  “都将是这场运动的历史见证人!”
  ……
  安纳托利亚半岛西南部,东罗马帝国亚细亚行省,希拉波利斯城。
  希拉波利斯是东罗马帝国在安纳托利亚高原西南部的唯一一座城市,位于对抗突厥穆斯林的最前线,城市西边是大门德雷斯河谷,城市东边则是莽莽高原。
  由于地理位置易守难攻,河谷提供了充足的农耕用水与肥沃土地,平地则方便了人员来往与商品交通,希拉波利斯的发展速度十分迅猛,城市区的人口可达八千,不少达官贵人都十分愿意来此度假,在著名的堡中享受美好生活。
  1478年之后,一支支军队来到了这里,为美丽温柔的希拉波利斯平添了一抹肃杀之气,城市周边不愿皈依的突厥聚落被清扫一空,几个藏匿着突厥盗匪的山头还被放起大火,烧了个一干二净。
  希拉波利斯东方的高原水热充沛,坐落着五座大湖及一众小湖,其中的贝伊谢希尔湖更是土耳其第三大湖和第一大淡水湖,这里地处托罗斯山脉西南麓,属于十分典型的地中海气候,与爱琴海对岸的摩里亚等地相差无几,农牧业条件优越,虽然因为支离破碎的地形而交通不便,注定无法成为工业集中区,但依然是非常不错的移民目的地,也是东罗马帝国安纳托利亚开垦区的南部重心。
  相比于高原中东部,这里的突厥人在东罗马帝国连续几年的驱赶和清剿中变得十分稀少,大量人口东逃,部分躲入深山的死硬派突厥穆斯林也被东罗马帝国几次三番的大规模放火烧山运动赶了出去,正是一块亟待开发的处女地。
  东罗马帝国针对安纳托利亚突厥穆斯林聚集区的“再殖民运动”向来是没有良心可言的,天气干旱便去放火,雨季到来就去挖河堤,想尽办法地将那些不愿皈依的突厥穆斯林赶走,让自己人重新占据这些自古以来便属于罗马人的土地。
  但是,安纳托利亚的突厥人依然很多,部分前往开垦区的庄园主和牧场主也不太想陷入旷日持久的治安战中,他们往往会与突厥穆斯林签署一些条约,把难以开垦的深山老林或是荒漠戈壁划为“保留地”,允许衰弱的穆斯林部族在此生活。
  当然,所谓的“保留地”政策只不过是一种过渡手段罢了,随着安纳托利亚上的基督教移民日渐增多,部分曾经的保留地也被不断侵占,那些突厥部族只能向更远的地方迁移逃离。
  你问我为何毁约?还是问我手里的重型火枪吧。
  希拉波利斯城外,连绵不断的军营排列在河谷平原上,军营上空翻飞着各式各样的旗帜,军营后方还有为数更多的武装开垦营,这些都是正准备开垦高原的基督徒移民,他们会跟在大军身后,替他们将占领区稳定下来。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