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5章 地下城与勇士(2 / 6)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你不想反?不好意思,皇帝不允许。
  于是,原本较为和平的社会秩序逐渐崩毁,卡帕多西亚的宗教矛盾逐渐激化,卡帕多西亚的正教徒在东罗马传教士的牵头和穆斯林的压迫下开始诞生反抗意识,强大的外界压力迫使原本各自为政的基督徒社区团结了起来,为了信仰而战,也为了生存而战。
  1477年,卡拉曼尼基督徒的话事人们在东罗马传教士的主持下召开会议,决定由势力最庞大的一位游牧头人担任领导人,团结起来,与穆斯林作斗争。
  那位领导人倒是没什么特殊才干,只是继承了父祖的家业罢了,但他的儿子却是一位不错的军官和勇者,曾经参加过多场战争,替卡拉曼贝伊国打过不少仗,拥有高强的武艺和合格的指挥才能。
  领导人在传教士的帮助下迅速整顿了几个素来亲善的部落和村庄,并立马在自己家中找到了一份古老文件,声称自己是科穆宁王朝著名将军约翰·阿克苏赫的私生子后裔,理应恢复家族荣光,将家族姓氏更改为阿克苏赫。
  接着,领导人的儿子马提亚·阿克苏赫担任自卫军首领,主持组建民兵队伍,保护基督徒和他们的财产。
  与此同时,东罗马帝国通过间谍网络与逃往拉马赞贝伊国的希伯来商人进行了沟通,通过他们将一些精良武器运往北边的卡帕多西亚,把马提亚的自卫军武装起来。
  对于愿意亲善帝国的希伯来人,东罗马政府的态度比较一贯,要么皈依成为正教徒,在帝国境内像罗马人一样生活,要么带上允许范围内的财产离开帝国,想去哪里都随意。
  如果一座穆斯林城市中的希伯来人非得为穆斯林君主效忠到底,不愿为基督徒提供帮助,那么不好意思,财产全部没收,当即贬为奴隶,与死硬派穆斯林享受同等待遇。
  卡帕多西亚自卫军拿到武器装备后,开始有预谋地针对穆斯林社群进行反制性袭击,几个最先挑起矛盾的穆斯林部族遭到了屠杀和驱逐,基督徒的零散聚集区逐渐连成一片。
  这种情况很快引起了卡拉曼贝伊的注意,他的确不太信任基督徒,也的确试图用穆斯林难民制衡卡帕多西亚基督徒,但他实在不想将他们全部逼反,也实在不敢将他们全部逼反——这些人可不是生活在北部和西部沿海大城市的市民与农民,他们是真有武力的。
  于是,卡拉曼贝伊一方面派人与基督徒谈判,另一方面进行了两手打算,开始调集军队,对基督徒进行围剿。
  卡拉曼贝伊乌灿是个胆大包天而有些魄力的君主,曾在荒原大战中同时戏耍了东罗马帝国和白羊王朝,既收了东罗马帝国的钱,在决战中抛弃了乌宗哈桑,又没有履行最初的承诺,选择自立为王。
  在准备围剿时,乌灿很明智地派人封锁了南方的几条山路,使东罗马帝国没办法通过希伯来人的关系将物资运给卡帕多西亚基督徒,他的围剿计划井然有序,各支军队像一张蜘蛛网,将基督徒的聚集区死死套住。
  乌灿认为,如果计划顺利实施,基督徒们肯定会放下武器,双方各退一步,过去的关系还能维持下去。
  可是,正当他踌躇满志地等待着谈判结果时,乌宗哈桑的死讯传了过来,紧接着,东罗马帝国的大军开始向安纳托利亚进发。
  尽管乌灿不是很喜欢白羊土库曼人,但他也不得不承认,乌宗哈桑是唯一有能力在正面战场上与东罗马帝国略做抗衡的穆斯林君主,在内陆地区,东罗马帝国享受不到海运体系的红利,如果乌宗哈桑还在,完全可以凭借人数上的优势和持续不断的游牧袭扰拖住东罗马军队的步伐。
  但现在,乌宗哈桑已死,白羊王朝内乱,乌灿贝伊顿时慌了,一方面向卡帕多西亚基督徒许以厚利,一方面迫不得已将大军回撤,撤往西边的科尼亚城和卡拉曼城。
  然而,卡帕多西亚基督徒也不是傻子,他们早就不再相信穆斯林的鬼话,东罗马大军解放在即,属于突厥人的时代即将告终了。
  你给我再多的自治权,我还是只能当二等公民,但在东罗马帝国,我可是能当人上人的。
  5月10日,东罗马帝国海陆两军攻克安塔利亚城,卡拉曼军队仓皇逃窜,次日清晨,卡帕多西亚自卫军突袭小城开塞利,将城中的一千余名穆斯林全数杀死,将其恢复古称,凯撒利亚。
  自此,卡拉曼贝伊国面临着东西两面受敌的尴尬境遇,实际控制区局限在科尼亚城及卡拉曼城周边,乌灿贝伊利用重重山脉构筑防线,试图以拖待变。
  广袤荒原上,马提亚·阿克苏赫举起右手,骑队缓缓停下。
  “奥利维亚神父,你确定地图没有错?”
  马提亚环顾四周,有些疑惑地看向身边的教士。
  “这里似乎只有一个建立在小山谷里的小村庄,喏,就是前面那个。”
  “他们几乎不与任何人来往,在诸部会盟时都没有参加。”
  奥利维亚神父拿起地图,反复比对着。
  “如果这是这一带仅有的聚集点,那么肯定就是这里了。”
  “地图可是皇帝派人画的,绝对不会出错。”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