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5章 地下城与勇士(5 / 6)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不是魔鬼,是皇帝。”
  奥利维亚扬起头。
  “至于皇帝为何得知,我想,这一定是神的旨意,伊萨克陛下是上帝为所有正教徒派下来的救星,这是毋庸置疑的。”
  卡帕多西亚的西南部的确是一片神奇的土地,这里虽然被认为是“地球上最接近月球”的地方,但松软干燥的泥土和并不坚硬的火山岩为地下建筑群的构筑提供了便利,自从赫梯时代开始,这里的居民就开始在自己的木屋底下开凿通道,建造房间,用以躲避战乱,保存族群。
  接下来的无数岁月中,地下建筑越来越庞大,各种各样的生活设施被建造了出来,里面的居民也经历过一代代的更迭。
  曼齐刻尔特战役之后,东罗马帝国在极短时间内丢失了大半个安纳托利亚,大量的罗马遗民泪洒胡尘,卡帕多西亚的地下城成为了不少人的避难所,大大小小的地下城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规模迅速扩大,德林库尤便是在这之后才逐渐成为众多地下城中最庞大而最著名的一个。
  原时空中,卡帕多西亚地区的地下城将被一直使用到近代,直到希土人口大交换,突厥穆斯林全面清剿希腊村庄,最后一批希腊正教徒被迫离开家乡,地下城才被完全废弃。
  在21世纪,已经有两百多座地下城被土耳其人发现,三十余座经过了开发,它们大小不一,有些仅能容纳几十人,有些则能容纳几万人,只要有充足的粮食,大型地下城可供长期居住。
  在开凿地下城的过程中,他们还发现了不少地下河流,这些地下河流不仅使他们解决了饮水问题,还为农业生产带来了机遇——卡帕多西亚光照充沛,只要有足够的水资源进行灌溉,甚至可以做到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小麦亩产量也非常高。
  半干旱区和干旱区并非不能发展农业,这些地方光热条件很好,只要灌溉用水比较充足,粮食作物的品质和亩产量甚至会远超普通农田,比如几乎滴水不降的尼罗河三角洲,那里的小麦,水稻和亩产量均居世界前列,比如安纳托利亚的安卡拉和科尼亚,年降水量仅有三百五十毫米左右,但依然是半岛上最重要的几个农业区。
  卡帕多西亚地貌特殊,拥有大量的天然溶洞与地下河,水资源并不像表面上那般缺乏。
  地下城的居民们往往会把农田建造在人迹罕至的荒原深处或峭壁山谷中,通过地下通道将其与主城连接起来,一旦成熟便立马收割,运回地下,储藏起来。
  这些地下城构筑起来的网络覆盖了卡帕多西亚的西南荒原,它们将零散的农耕地区通过更安全的方式串联了起来,有自己的社会治理体系,有自己的对外贸易联系,有自己的宗教信仰体系,手工生产能力和民兵防卫体系,几乎就是一个小号的“国中之国”。
  地下城的保密措施十分完善,每一个通道在建造之初就十分隐蔽,地下城的居民们会在外敌来临时用巨石堵住通道,使其贴近自然,哪怕穆斯林强盗们走到跟前都不一定能发现,哪怕发现了也根本无法进入其中。
  由于这个原因,关于地下城的记载非常少,几乎没有直接的文字记载,后人们仅能从地下城的壁画和石雕上窥见居民们的生活一角。
  除了地下城之外,卡帕多西亚的居民还会在风化石柱中开凿住所,在山脉岩洞里形成聚落,这是一片神秘的土地,虽然荒凉萧瑟,但却拥有独特魅力。
  “皇帝决定保护你们免受异教徒的侵略,卡帕多西亚解放后,你们将会得到完全的自由,想继续住在地下城里也行,想搬到地上居住也行,这取决于你们。”
  奥利维亚教士说着,声音陡然高亢。
  “皇帝的大军已经攻克了安塔利亚城,南路军团正在向卡拉曼城和科尼亚城挺进,皇帝本人在塞浦路斯岛,卡拉曼贝伊撑不了多久,拉马赞贝伊的统治也即将告终。”
  “所有的罗马人簇拥皇帝,就像众城簇拥耶路撒冷,这是神的旨意,不可违逆。”
  朴素而虔诚的地下城居民们顿时低下了头,画起了十字,口称阿门。
  “现在,同宗兄弟啊,告诉我,你们是否愿意为皇帝提供帮助,通过实际行动证明自己的忠诚?”
  奥利维亚扫视着居民们。
  “既然这是神的旨意,请您说吧。”
  长老在胸前画上一个十字。
  “如果是合理请求,我们会愿意的。”
  “德林库尤的北边通过地道与凯马克勒相连,凯马克勒的北边则是内夫谢希尔城。”
  奥利维亚挑明来意。
  “内夫谢希尔虽然没有完整城墙,但前几任卡拉曼贝伊曾在城市周边的关隘处修建了不少防御堡垒,用以抵抗奥斯曼人的入侵。”
  “卡帕多西亚自卫军已经攻下了凯撒利亚,内夫谢希尔就是下一个目标,我们想知道,地下城市的通道网络能不能为我们敞开,允许军队通过,绕开内夫谢希尔四周的堡垒,直接出现在城市附近?”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