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9章 造船匠的战争(6 / 8)
马库斯嘲讽地说着。
“我们之所以能够容忍您,那是因为安纳托利亚才是帝国的重点,不要挑衅帝国的尊严,不要试探帝国的耐心。”
“言尽于此,相信您会做出最正确的选择。”
马库斯鞠躬告辞,留下气得咬牙切齿的喀伊特贝。
“苏丹陛下,我们还……”
一位内侍走上前来,低声问道。
“拉马赞恐怕根本没有阻挡“告死者”伊萨克的能力,不出一个月就会完全覆灭。”
“让他们别去了。”
喀伊特贝从牙缝中挤出几个词。
“我们管不了拉马赞了,只希望奥斯曼和卡拉曼能够凭借高原荒漠拖住希腊人的大军吧。”
“那么……撤回来?”
内侍小心翼翼地看向暴怒之中的苏丹。
“撤回来?凭什么?”
喀伊特贝按捺着胸中的怒火。
“让他们去东北方吧,去参与白羊王朝的内战。”
“雅各布王子和我有盟约,等他当上白羊王,会把杜勒卡迪尔贝伊国的宗主权割让给我,并与我共同对抗希腊人的入侵。”
喀伊特贝抬起头,满眼怨恨地看着开罗之曜号高扬的风帆。
“继续征税,继续招揽威尼斯工程师和奥斯曼工程师,我要在沿海沿河的重要关口修建要塞,我们和希腊人之间的战争,还有得打!”
……
奇里乞亚是一块小平原,三面的群山和南方的海洋将这里包裹在温暖的怀抱中,地中海吹来的暖湿气流在这里形成降雨,自高原山脉流淌而下的杰伊汉河与塞伊汉河冲刷出肥沃的平原土壤,几乎就是一个微缩而精制的“两河平原”。
但是,两条河流让奇里乞亚成为了“天府之地”,孕育了无限生机,却也带来了严重的隐忧——陆地上的威胁有山脉要塞和高耸城墙阻挡,海洋与河流上的进攻却防不胜防。
奇里乞亚的三座大城市中,伊切尔是一个天然良港,濒临海洋,阿达纳与杰伊汉都是沿河城市,拉马赞贝伊国的首都阿达纳城甚至被塞伊汉河穿城而过,从塞伊汉河口溯流而上的军舰只要突破了并不坚固的水门,就能够直接捅进城市的心脏。
1478年9月2日,东罗马帝国的东地中海舰队从法马古斯塔港启航,炮轰伊切尔港,几十艘军舰用数百门海军舰炮反复轰击坚固的城墙,炽热的铅弹如雨点般砸向美丽的城市,城内的守军根本没有任何办法。
在这个时代,火炮刚刚进入第一个高峰期,陆军火炮移动速度缓慢,在战场上的发挥空间比较小,但海军舰炮完全不用担心这个问题,厚重的舰船能够带着凶猛的火炮驶向已知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9月10日,伊切尔港的海墙彻底崩塌,城市中的木质建筑被炮弹的高热所引燃,火灾开始蔓延。
9月12日,海军陆战队开始登陆,在火炮打击下惶恐不安的数千残兵毫无招架之力,只能依托倒塌的建筑进行巷战。
当天正午,负责攻打伊切尔港的海军大臣菲德尔命令士兵在城市中泼洒火油,将城市付之一炬,随即撤出城市,在城外扎营。
大火从正午烧到了第二天的清晨,等东罗马士兵重新进入伊切尔城时,这里已经变成了一座废墟,到处都是烈焰留下的痕迹,到处都是腐烂焦黑的尸体。
伊切尔港易手后,东罗马帝国随即开展了下一步的行动,海军舰队分做两批,分别在诺托斯级内河战船的首舰“南风之神”和次舰“大西庇阿”的带领下,沿塞伊汉河与杰伊汉河溯流北上,大中型战船无法进入内河,除了诺托斯级外,执行内河作战的舰船主要是中小型军商两用运输船,运输船的甲板上是负责登岸作战的士兵。
天色正好,大河在平原上蜿蜒流淌,远处的山峰依稀可见,阿达纳城就在前方。 ↑返回顶部↑
“我们之所以能够容忍您,那是因为安纳托利亚才是帝国的重点,不要挑衅帝国的尊严,不要试探帝国的耐心。”
“言尽于此,相信您会做出最正确的选择。”
马库斯鞠躬告辞,留下气得咬牙切齿的喀伊特贝。
“苏丹陛下,我们还……”
一位内侍走上前来,低声问道。
“拉马赞恐怕根本没有阻挡“告死者”伊萨克的能力,不出一个月就会完全覆灭。”
“让他们别去了。”
喀伊特贝从牙缝中挤出几个词。
“我们管不了拉马赞了,只希望奥斯曼和卡拉曼能够凭借高原荒漠拖住希腊人的大军吧。”
“那么……撤回来?”
内侍小心翼翼地看向暴怒之中的苏丹。
“撤回来?凭什么?”
喀伊特贝按捺着胸中的怒火。
“让他们去东北方吧,去参与白羊王朝的内战。”
“雅各布王子和我有盟约,等他当上白羊王,会把杜勒卡迪尔贝伊国的宗主权割让给我,并与我共同对抗希腊人的入侵。”
喀伊特贝抬起头,满眼怨恨地看着开罗之曜号高扬的风帆。
“继续征税,继续招揽威尼斯工程师和奥斯曼工程师,我要在沿海沿河的重要关口修建要塞,我们和希腊人之间的战争,还有得打!”
……
奇里乞亚是一块小平原,三面的群山和南方的海洋将这里包裹在温暖的怀抱中,地中海吹来的暖湿气流在这里形成降雨,自高原山脉流淌而下的杰伊汉河与塞伊汉河冲刷出肥沃的平原土壤,几乎就是一个微缩而精制的“两河平原”。
但是,两条河流让奇里乞亚成为了“天府之地”,孕育了无限生机,却也带来了严重的隐忧——陆地上的威胁有山脉要塞和高耸城墙阻挡,海洋与河流上的进攻却防不胜防。
奇里乞亚的三座大城市中,伊切尔是一个天然良港,濒临海洋,阿达纳与杰伊汉都是沿河城市,拉马赞贝伊国的首都阿达纳城甚至被塞伊汉河穿城而过,从塞伊汉河口溯流而上的军舰只要突破了并不坚固的水门,就能够直接捅进城市的心脏。
1478年9月2日,东罗马帝国的东地中海舰队从法马古斯塔港启航,炮轰伊切尔港,几十艘军舰用数百门海军舰炮反复轰击坚固的城墙,炽热的铅弹如雨点般砸向美丽的城市,城内的守军根本没有任何办法。
在这个时代,火炮刚刚进入第一个高峰期,陆军火炮移动速度缓慢,在战场上的发挥空间比较小,但海军舰炮完全不用担心这个问题,厚重的舰船能够带着凶猛的火炮驶向已知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9月10日,伊切尔港的海墙彻底崩塌,城市中的木质建筑被炮弹的高热所引燃,火灾开始蔓延。
9月12日,海军陆战队开始登陆,在火炮打击下惶恐不安的数千残兵毫无招架之力,只能依托倒塌的建筑进行巷战。
当天正午,负责攻打伊切尔港的海军大臣菲德尔命令士兵在城市中泼洒火油,将城市付之一炬,随即撤出城市,在城外扎营。
大火从正午烧到了第二天的清晨,等东罗马士兵重新进入伊切尔城时,这里已经变成了一座废墟,到处都是烈焰留下的痕迹,到处都是腐烂焦黑的尸体。
伊切尔港易手后,东罗马帝国随即开展了下一步的行动,海军舰队分做两批,分别在诺托斯级内河战船的首舰“南风之神”和次舰“大西庇阿”的带领下,沿塞伊汉河与杰伊汉河溯流北上,大中型战船无法进入内河,除了诺托斯级外,执行内河作战的舰船主要是中小型军商两用运输船,运输船的甲板上是负责登岸作战的士兵。
天色正好,大河在平原上蜿蜒流淌,远处的山峰依稀可见,阿达纳城就在前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