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3章 弥补缺陷(1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第703章 弥补缺陷
  对于刘范的选择,司马懿没有半分的意外。
  甚至就连李严、张松二人的抵制,以及黄权、董和的暗中维护,司马懿都猜到了。
  因此,在进入大汉之后,司马懿很顺利的融入了大汉的体系之中,并且在不到三个月的时间内,成为了刘范麾下文臣的核心。
  李严和张松的性格,自然是不会愿意就这么配合司马懿,甘为绿叶。
  但奈何,司马懿所带来的一切改变,都是他们从未曾知晓的,换做他们根本无从下手。
  而且刘范如今已经成长为了一个极具魄力的雄主,对于司马懿没有半分的排斥和怀疑。
  但凡司马懿提出的政策,无有不从。
  只是在私下里对李严和张松要求的更高了些。
  毕竟司马懿此人,刘范把握不住,就此舍弃却也不可能,除了听之任之,就只能靠着麾下的文臣进行制衡了。
  但是奈何,如今的司马懿尚处于成长状态,李严和张松等人也没有成长到原本的地步啊!
  尤其是张松,其能力本身就相对狭隘,很多时候甚至还不如其兄长张肃。
  刚开始的两个月,在司马懿不甚熟悉刘范麾下情况的时候,他们还能勉强的跟上司马懿的脚步。
  可是随着司马懿越干越顺、越干越多,他们就开始跟不上节奏了,慢慢沦为了学习状态。
  刘范在无奈的同时,心中也是兴奋无比。
  司马懿对于他而言是一柄双刃剑。
  虽然自己把握不住,但这柄剑越锋利,对于当下的局面就越是有利。
  他掌控的大汉,在内政方面一直相较其他六国存在着不小的短板。
  内政上的差距很多时候容易被史书忽视,但却是的的确确存在的,而且极其重要。
  汉初三杰,萧何的重要性丝毫不亚于另外两位,甚至在按军功封侯的时候,萧何还位列首位。
  在同样的资源下,顶级内政臣子的存在,能令其势力发展的速度远超他国。
  而这背后,就意味着更多的精兵、更多的粮草、更强的动员组织能力……
  这些优势本就非常重要,相互迭加之下,产生的影响是巨大的。
  所以内政臣子才是一个大国的根基。
  三国后期的蜀国,有没有诸葛亮根本就是两个样子。
  在刘备将蜀国一把火差点断送的后,诸葛亮在短时间内就稳住了局面,而且并使得蜀国迅速发展。
  刘范麾下的谋士并不算少,在内政方面的能力也还算不错,但是终究是缺少一个顶梁柱般的人物。
  司马懿的到来恰恰弥补了这个缺陷。
  而其效果也是极其显著。
  司马懿的改革大刀阔斧却又润物无声,表面上看来大汉没什么太大的变化,只是在立法、吏治、农耕、民生等方面进行了微调。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