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又蠢又贪(3 / 3)
老太太只觉得她实在愚不可及:“钱再多又怎样,你看薛家有这么多钱,还不是只能借住在荣国府?”
说是亲戚借住一段时间,实际上是来投靠的,要不是住在荣国府,可以扯荣国府和王家的大旗,薛家这只肥羊早就有人下手了。
只有钱,是远远不够的。
这个道理,老太太相信王氏不会不懂,所以:“你又收了薛家的银子?”
王二太太身体一僵:“元春托了人来传话,我手头银钱不太趁手,公中也没有银子,幸好有我妹妹,给我拿了一些银票,帮我解忧。”
老太太:“……”
她被气到了。
她才不会信王氏手里银钱真的不趁手,她就是贪。
不舍得拿出自己的银子,所以就跟薛家暗示!
又蠢又贪!
她反复深呼吸了几次:“你有没有写借条?”
王二太太没有签,但她看到妹妹记账了,不过这话她没说,记账了又如何,必要的时候她可以说这是假账,对方也没证据,不过她觉得不会走到这地步:“我们是一家人,不用写借条。”
老太太呵呵了两声,浑身上下有股无力感,不知道多少次后悔怎么就给老二娶了这么一个人进门。
“老二知道吗?”
王二太太:“老爷他只亲近赵姨娘,哪里会知道这些!”说这话的时候,她满脸怨气,他都不知道多久没有和她同榻而眠了。
老太太皱眉:“他只是累了,你要是能当解语花为他解乏,他也不会去找旁人,再者这是正事,你该和他商量。”银票拿的少也就罢了,难道拿的多了,薛家就真愿意打水漂?
别的不说,这银票都是有印记的,钱庄的人肯定知道这是谁存的钱。
而且薛家只是没有做官的人了,不是完全没了人,四大家族交好,利益交杂,薛家手里肯定攒着一些把柄。
王二太太:“……”
他累?
他有什么可累的?
多年毫无长进,只会和清客混在一起。但她也知道,老太太眼里是看不到儿子的错处的,在她眼里,儿子哪里不对,都是儿媳妇的错。 ↑返回顶部↑
说是亲戚借住一段时间,实际上是来投靠的,要不是住在荣国府,可以扯荣国府和王家的大旗,薛家这只肥羊早就有人下手了。
只有钱,是远远不够的。
这个道理,老太太相信王氏不会不懂,所以:“你又收了薛家的银子?”
王二太太身体一僵:“元春托了人来传话,我手头银钱不太趁手,公中也没有银子,幸好有我妹妹,给我拿了一些银票,帮我解忧。”
老太太:“……”
她被气到了。
她才不会信王氏手里银钱真的不趁手,她就是贪。
不舍得拿出自己的银子,所以就跟薛家暗示!
又蠢又贪!
她反复深呼吸了几次:“你有没有写借条?”
王二太太没有签,但她看到妹妹记账了,不过这话她没说,记账了又如何,必要的时候她可以说这是假账,对方也没证据,不过她觉得不会走到这地步:“我们是一家人,不用写借条。”
老太太呵呵了两声,浑身上下有股无力感,不知道多少次后悔怎么就给老二娶了这么一个人进门。
“老二知道吗?”
王二太太:“老爷他只亲近赵姨娘,哪里会知道这些!”说这话的时候,她满脸怨气,他都不知道多久没有和她同榻而眠了。
老太太皱眉:“他只是累了,你要是能当解语花为他解乏,他也不会去找旁人,再者这是正事,你该和他商量。”银票拿的少也就罢了,难道拿的多了,薛家就真愿意打水漂?
别的不说,这银票都是有印记的,钱庄的人肯定知道这是谁存的钱。
而且薛家只是没有做官的人了,不是完全没了人,四大家族交好,利益交杂,薛家手里肯定攒着一些把柄。
王二太太:“……”
他累?
他有什么可累的?
多年毫无长进,只会和清客混在一起。但她也知道,老太太眼里是看不到儿子的错处的,在她眼里,儿子哪里不对,都是儿媳妇的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