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8章 1558乾清宫里(5 / 5)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朕看过锦衣卫对倭国的奏报,以前以为弹丸之地,却不想居然有如此多人口和军队。
  关键他们还在內斗,儘是百战將士。
  而朕看兵部计划,南北两路大军,精锐战兵不足三万,就算有蓟镇万余精锐为后援,似乎也略显不够。”
  因为魏广德的关係,他把明军军中情况详细和万历皇帝说过,所以皇帝对战兵、輜兵也是能分开的。
  知道虽然朝廷养著百万大军,但其中战兵也就十余万,其他都没什么战力,除了顺风仗能打打,一旦逆风怕是就有崩溃的可能。
  十余万战兵,要守卫庞大的帝国,肯定是捉襟见肘的。
  这也是明朝中后期,那几支精锐反覆调往战场的原因。
  营兵在万历后期也崩掉了,就只能靠那几支精锐稳定战局。
  现在还好,北边还有十万营兵可以调动,没到军事完全崩坏的程度。
  “倭国地形狭窄,並不利於大兵团展开作战。
  另外,虽然倭国大名內斗,往往都会徵调几万十几万卒轻出战,但其实他们比輜兵尚且不如,其战兵,也就是他们所谓的武士,应该也就几万人而已。
  各大名不可能把全部力量投入到石见战场上,那是自废武功,最大概率还是徵调大量卒轻去送死。
  何况据锦衣卫报,倭国虽然兵力较多,但其军中只大量装备铁炮,也就是我们的鸟銃,缺乏火炮武器。
  所以这次,我让戚继光带著大量火炮前往,直接用火炮轰开敌人的军阵。
  此战重点,其实还在於水师能够尽歼倭寇舟师,只要倭国两大水师覆灭,不仅可以保证佐渡岛的安全,更可以藉助封锁瀨户內海,保证南路军在倭国扎下根基。
  届时,南北两军可以调集主力於石见北线与倭军交战,逼迫倭国太政大臣承认割让石见地区作为对倭寇肆掠大明的赔偿。”
  说实话,魏广德也不確定倭国太政大臣是织田秀信还是羽柴秀吉,锦衣卫並没有明確报之。
  但毫无疑问,权利,很大概率已经落到羽柴秀吉手中。
  “魏师傅,还是增派精锐充作预备为好。”
  虽然看魏广德信心十足,万历皇帝还是提醒道。(本章完)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