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1章 1571出征(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万历皇帝在兵部上奏后第二天临朝,由大太监张宏宣读了东徵圣旨。
  就在旨意正式发布后,京城各处鞭炮声络绎不绝。
  其中有东南商人自发的庆祝,也有魏广德让人安排的,总之要从下到上营造一种百姓苦倭寇久矣,等这一天太久的感觉。
  隨著鞭炮声,大明將派军东征倭国,拒倭寇於国门外的消息风似的传播京城,飞入寻常百姓的耳朵里。
  而兵部的信使早就准备后文书,在旨意发布后立即打马离开兵部,带著文书分別送往天津、登州和松江府等地。
  倭国將在几日后收到情报的事儿,他们也是丝毫未知,甚至在倭国的锦衣卫收到消息,倭寇已经从釜山城探听到一部分情报的事儿,都已经来不及往回送。
  不过,战爭终究拼的是实力。
  只有实力强大的一方,才有可能获得战爭的胜利。
  情报的泄露,对於大明和倭国来说,似乎並不会影响什么。
  万历十年十月十八日巳时,登州水营寨门打开,一艘艘满载军械和將士的战船鱼贯而出。
  消息五天前已经送到,三天前所有需要运送的第一批粮草军械都已经装船,只等时辰到时全军登船。
  就在登船前的最后一次集结,由东征总兵官戚继光宣读了圣旨,到此时再次集结多日的明军官兵才知道他们此行目的,是东征倭国。
  隨后,按照早已准备的顺序,集结將士依次登船出海。
  在登州水城外完成水师完成编队后,向著东海而去。
  与此同时,松江府码头上和登州水城类似,两万余明军再次列阵,由俞大猷当眾宣读了朝廷的开战詔书后,南海水师战船搭载著大军出海,向倭国进发。
  码头上,俞大猷为陈璘、邓子龙送行,又反覆叮嘱他们作战时需要注意的事项。
  两人虽然在吕宋、缅甸都有实战经验,在国內也多次参加平叛之战,但此次毕竟不同以往,乃是在距离大明千里之外和倭国交战。
  “倭寇战力你们应该听说过,此前兵部的韜略就是用火器狠狠打击他们,击溃他们,而不是和他们陷入缠斗,妥善利用那两千狼兵,近战时也只有他们敢打敢拼.”
  隨著明军陆续登船,一支支海船离港向远海行去,俞大猷一直站在码头上目送战船远行。
  这是第一次明知官军出征而不能跟隨,自他入伍后从未有过。
  此次兵部並没有派他出征,主要原因也是俞大猷的身体难以支持这次的远征行动。
  而他只能站在码头上,目送船队远行,从帆影重重到完全消失不见,俞大猷都静静佇立在那里。
  或许,他心里也知道,他的时代已经结束了,他能做的就是大明南军的吉祥物,鼓舞南军作战士气。
  至少,不管遭遇任何艰难险阻,他们都知道南军还有他这个主心骨。
  而在京城,太极殿里,盛大的出征仪式正在进行。
  王锡爵,是今日大殿內的焦点。
  作为老乡,魏广德在召回这位嘉靖四十一年榜眼后,暂时並没有给他安排职务。
  直接入阁,太过惊世骇俗,他当初因为阻止张居正夺情而被迫致仕时也不过一部侍郎。
  就算召回朝廷,也跨不过这一步。
  不过魏广德选择给他另一个机会,东征经略。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