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4章 1574报復和新政(3 / 4)
要知道,明朝的赋役制度其实很复杂,非官吏未必能完全搞明白百姓到底需要承担多少赋役。
为此,自然是召集自己这边的人先商议,只有他们认可了,才代表可能提出来后,会得到一部分人的认同。
“善贷,此行要谨慎,一旦提出,怕是你会成为眾矢之的,被士绅豪族敌视。”
江治在听完魏广德的想法后,当即就劝告道。
张科、劳堪等人和魏广德更加熟悉,听到他的想法也都是咂舌,太大胆了。
他们为什么读书,一开始可不就奔著免役去的,至於当官,那是过了院试衝击乡试时候才开始考虑的事儿。
可以说,这年头,大部分读书人其实一开始都是为了功名,有功名就可以免役免税,这是朝廷对读书人的优免政策。
之前朝廷因为大兴官学,导致这几年科举士子猛增。
当然,读书人多了,不代表免税的人也多,毕竟每县就那么多秀才名额,每科乡试举人数字也是恆定的,不会导致免役人口暴增。
但是如果真把读书人的优免政策废除,魏广德就可能成为天下公敌。
百姓是不可能掌握真实情况的,他们只能通过读书人之口了解政事,很容易就被欺骗。
后世人都说大明人分民户、军户等分类,但其实民户科举取得功名后,户籍上就会做出相应的变更,成为士,也就是儒户。
而当获得官身,成为官员以后,儒户又会变更为宦户,所以才有了官宦之家。
他们的户籍,虽然依旧在民户户籍,但其实已经超越大多数人。
说实话,魏广德也很不想提出这个政策,因为影响太大,对自己没好处。
但是,当他復盘张居正改革成果后发现,如果不能对优免政策进行废除,几十年后的发展会怎样?
士绅阶层难免再次利用优免条令滥用,再次侵占国税造成新的財政危机。
可以说,封建王朝衰败最大的原因是土地兼併,土地兼併的重要原因就是不公平的赋役制度。
士绅阶层利用免税特权可以积蓄財力,利用农户在赋役上遇到的困境兼併他们的田地。
关键,他们还掌握著权利,可以肆意歪解。
一体当差一体纳粮虽然不能够解决土地兼併,但是却能打破读书人身上套著的光环,让他们和普通人毫无差別,都要交税,都要服徭役。
这样,张居正时期清丈的成果就可以长久保留下来,国家財政收入就有了最稳定的基础。
在通过土地获益缓慢的前提下,自然就会让地主们选择经商。
这也是之前魏广德一直推动的事儿,可经商以后呢,士绅免税这块,说实话,除了牙行换帖银,其他商税徵收却都是极难。
他自己都通过名帖,让一些商会的货船自由往来运河而偷逃关税,別人当然也可以,实际上大家也都在这么做。
“我说了,此事关键是交换,虽然朝廷收士绅的税和让他们服徭役,但都是可以折银的,而这部分折银,户部计算后给有功名者发放禄米的方式补偿回去。
宗旨就是该收的赋税一文不能少,朝廷该给的补贴也一文不会少,其实冲抵后並不需要士绅承担赋役。”
魏广德开口解释道。
他要的是士绅有纳税赋役的名义,不能继续优免他们。
那是明初国家刚刚稳定,读书人少时,朝廷为了收拢人才提出的政策,不可能长期执行。 ↑返回顶部↑
为此,自然是召集自己这边的人先商议,只有他们认可了,才代表可能提出来后,会得到一部分人的认同。
“善贷,此行要谨慎,一旦提出,怕是你会成为眾矢之的,被士绅豪族敌视。”
江治在听完魏广德的想法后,当即就劝告道。
张科、劳堪等人和魏广德更加熟悉,听到他的想法也都是咂舌,太大胆了。
他们为什么读书,一开始可不就奔著免役去的,至於当官,那是过了院试衝击乡试时候才开始考虑的事儿。
可以说,这年头,大部分读书人其实一开始都是为了功名,有功名就可以免役免税,这是朝廷对读书人的优免政策。
之前朝廷因为大兴官学,导致这几年科举士子猛增。
当然,读书人多了,不代表免税的人也多,毕竟每县就那么多秀才名额,每科乡试举人数字也是恆定的,不会导致免役人口暴增。
但是如果真把读书人的优免政策废除,魏广德就可能成为天下公敌。
百姓是不可能掌握真实情况的,他们只能通过读书人之口了解政事,很容易就被欺骗。
后世人都说大明人分民户、军户等分类,但其实民户科举取得功名后,户籍上就会做出相应的变更,成为士,也就是儒户。
而当获得官身,成为官员以后,儒户又会变更为宦户,所以才有了官宦之家。
他们的户籍,虽然依旧在民户户籍,但其实已经超越大多数人。
说实话,魏广德也很不想提出这个政策,因为影响太大,对自己没好处。
但是,当他復盘张居正改革成果后发现,如果不能对优免政策进行废除,几十年后的发展会怎样?
士绅阶层难免再次利用优免条令滥用,再次侵占国税造成新的財政危机。
可以说,封建王朝衰败最大的原因是土地兼併,土地兼併的重要原因就是不公平的赋役制度。
士绅阶层利用免税特权可以积蓄財力,利用农户在赋役上遇到的困境兼併他们的田地。
关键,他们还掌握著权利,可以肆意歪解。
一体当差一体纳粮虽然不能够解决土地兼併,但是却能打破读书人身上套著的光环,让他们和普通人毫无差別,都要交税,都要服徭役。
这样,张居正时期清丈的成果就可以长久保留下来,国家財政收入就有了最稳定的基础。
在通过土地获益缓慢的前提下,自然就会让地主们选择经商。
这也是之前魏广德一直推动的事儿,可经商以后呢,士绅免税这块,说实话,除了牙行换帖银,其他商税徵收却都是极难。
他自己都通过名帖,让一些商会的货船自由往来运河而偷逃关税,別人当然也可以,实际上大家也都在这么做。
“我说了,此事关键是交换,虽然朝廷收士绅的税和让他们服徭役,但都是可以折银的,而这部分折银,户部计算后给有功名者发放禄米的方式补偿回去。
宗旨就是该收的赋税一文不能少,朝廷该给的补贴也一文不会少,其实冲抵后並不需要士绅承担赋役。”
魏广德开口解释道。
他要的是士绅有纳税赋役的名义,不能继续优免他们。
那是明初国家刚刚稳定,读书人少时,朝廷为了收拢人才提出的政策,不可能长期执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