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4章 吉安铁路通车(1 / 5)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第474章 吉安铁路通车
  闰四月初九,曲振邦、刘新源等人从长春坐火车到奉天,再由奉天转往天津,然后乘船出海,赴德国学习。
  五月初,吉、黑两省商定,吉林银元每元核定两吊五百文,外省银元每元核钱两吊四百文,按此比价行使。
  滨江道道员何厚琦、呼兰知府李鸿桂奏请吉、黑两省将军,批准在哈尔滨设立商务总会,于吉、黑两省各城镇设立分会。
  并议定章程,确保两省工商各界利益。
  章程规定,凡是在各商号或者洋人所设工商企业中做工服务的工人,可自愿加入工人会,工人会隶属于商会之下。
  六月,吉林成立女子中学堂,第一期招生八十人。
  曲佳玲、陈静雅得知消息,纷纷报名。
  陈秀芸命人往滨江道送信,征询何家意见。
  经何厚琦夫妻允许后,陈秀芸将何泽雯接到家中,同佳玲等人一起去女子中学就读。
  何泽雯与佳玲、静雅等人相处很好,日常除了去学校念书,女孩们假期里还跟在陈秀芸身边,学着打理事务等。
  这几个丫头都挺聪明的,很多事情稍微一点拨就会了,时间久了,陈秀芸就有意无意的给她们分派点儿差事。
  尤其是何泽雯,作为未来的曲家长媳,她肩上的担子很重,陈秀芸也十分看重,会多安排一些事情给她。
  何泽雯明白陈秀芸的苦心,每次都能完成的很好。
  转眼到了八月,吉安铁路已经全线竣工,安奉铁路、吉哈铁路进展也非常顺利。
  虽然中间少不了倭国和沙俄的一些阻挠,但是有哈里曼公司在后面,两国也不敢搅合的太过。
  从七月开始,朝廷就下令准备实行预备立宪,东北地区也开始实行新政措施。
  清廷根据预备立宪需要,命令各地府县编写乡土志。
  同时,朝廷下令废止科举制度,东北各地掀起兴办学堂热潮。
  各州、县相继建立小学堂、中学堂、师范学堂、实业学堂等等。
  吉省从去年开始就在推行学堂,属于是走在了前列。
  此时倒不至于手忙脚乱,反而有更多的精力,去筹备其他事宜。
  曲绍扬与众人商议,在吉林、长春两地间,选一处地方建农业试验场。
  内设苗圃、农产、园艺、畜牧等科目,购买新式农具、采办各国种苗,聘请倭国农学博士为农艺师,并设立农业学堂,培养技术人才。
  首批培养学生一百人,等这些人毕业后,就分派到各州县开设试验分场。
  这是东北第一家农业试验场,为发展东北地区农业,打下良好基础。
  之后,曲绍扬又提议,在银元局内附设工艺局,增设缝、木、雕、漆、绣、毯、染、金等八厂,后改为工艺传习所。
  之前日俄战争,沙俄失败后,将其奉、吉两省诸多权益转给了倭国。
  其中,就有沙俄经营的鸭绿江木植公司。
  对此,曲绍扬奏禀朝廷后,要求跟倭国重新签订合同。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