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1章 终须一别(4 / 9)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这十二万百姓分三年发配,三年后应该还能在黄草泊附近修建几座城池。”
  “十年内若是能收复弓月城和碎叶城,那某死而无憾……”
  张淮深感叹着,刘继隆则是颔首道:“这日必然不远,不必忧虑。”
  有了火绳枪与火炮,汉军只需要派遣万余军队和五万左右民夫就能从黄草泊绕过天山,攻打并占领碎叶城和弓月城。
  只要拿下碎叶城和弓月城,北庭汉军的压力就会骤减,因为弓月城和碎叶城所处的伊犁河谷降雨量不是西域各地可比的。
  眼下的西域环境比后世清朝乾隆年间要好多了,沿途都有绿洲和湖泊河流。
  清朝乾隆年间都能通过高成本在伊犁安置数千营兵和数万屯民,没道理大汉不行。
  尽管大汉在关西的人口不如乾隆年间,但少量迁徙,将时间线拉长就能做到。
  只是十年时间还是太长了,刘继隆虽然觉得自己身体强健,但对于他能否活到十年后,他心里也十分忐忑。
  他必须撑到拿下伊犁河谷,并在伊犁河谷开垦得出成果,以此才能让后世之君不必因为成本而舍弃伊犁。
  后人的智慧从来都只是前人无能为力的一厢情愿罢了,若是后人真的能解决所有问题,大唐也不会从盛唐跌落,汉人的生存空间也不会被压缩到凤翔以东了。
  “回京之后,某会下旨,每年从陇右起运常平粮百万石前往庭州。”
  刘继隆忽然继续开口,张淮深却闻言叹气道:“话虽如此,但这些粮食运抵后也只是十五存一,每年供给移民口粮都略有不足,如何……”
  “若是再加上新作物呢?”刘继隆打断了他,这让张淮深错愕看向他。
  新作物的事情,张淮深自然是知道的,他也曾感叹过新作物的产量,但他并不知道新作物能否在西域种植。
  现在听刘继隆这口气,似乎新作物能在西域种植。
  想到此处,张淮深不免急切道:“您的意思是,新作物能在西域耕种?”
  “嗯!”刘继隆笃定点头,尽管新作物在中原的成粮率不如水稻,但新作物却不需要水稻那么苛刻的种植条件。
  眼下大汉在西域的粟麦亩产也就在七斗到一石左右,完全比不了南方的一石五到两石。
  可若是引进新作物,哪怕土豆、红薯的成粮率要折四成,亩产也比粟麦高得多得多。
  在新作物保障西域百姓能够自给自足的基础上,再额外起运百万粮食进入庭州,哪怕十五存一,每年也能数万石,经年累月下来就是数十万石。
  有了这批粮食,大汉想要收复伊犁河谷的难度将大大降低。
  “什么时候能将新作物带去西域耕种?”
  张淮深忍不住追问,刘继隆听后则是说道:“新作物在岭南扩种不过两年半,如今虽然可以尝试向西域扩种,但需要在沿途的黔中、剑南、陇右先后接替扩种。”
  “起码三年后才能扩种到西域,在西域推广也需要两三年时间。”
  “七年后,兴许汝就能带兵西征,为朝廷收复碎叶和弓月城了。”
  七年,这已经是刘继隆所推测最快的速度了,如果遭遇冻害或者其他灾害,这个时间或许还会延长。
  “七年……”
  听到时间从十年缩短到七年,而且是保证能出兵的时限,张淮深顿时便高兴了起来。
  “好好好,那就请陛下多操劳记载,七年后臣必定收复碎叶城与弓月城!”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