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3章 大汉书本纪卷一(非必看)(1 / 6)
第553章 大汉书·本纪·卷一(非必看)
中祖昭武皇帝,讳世隆,仁祖孝皇帝长子也。母曰仁孝皇后魏氏。
初,仁祖讳步可,为吐蕃所掳,没入瓜州为牧奴。
唐文宗太和七年冬十月,中祖诞於晋昌县怀仁坊旧屋。
是时,河西尽没吐蕃,仁祖旦夕督牧,吐蕃岁给羝羊百口,期岁征百二十口。
会昌五年,河西寒早,大风雪旬日不止,畜多冻死;仁祖计课不足,忧愤成疾,卒於牧所,年三十九。
中祖时年十四,哀毁骨立;吐蕃晋昌节儿见而异之,仪观中祖年少英秀,有人杰表,言其必为患,欲囚之;適回鶻寇瓜州,事遂寢。
二年秋,回鶻北徙甘州,节儿復遣甲士二十人擒中祖;中祖持棍当门,格杀十三人,力尽被执;节儿怒,囚之於校场石室,绝其饮食七日,竟不死。
三年冬,吐蕃內乱;沙州豪杰张议潮举义旗,自领刺史,克復瓜州;中祖乃破囚出,仗棍从军於辕门。
四年四月,从征肃州;时前锋陷围,胡骑四合,中祖独持步槊陷阵,手斩廿余级,身被十创,血染征袍;义潮壮之,擢为火长。
五月,进军甘州,中祖先登张掖城,夺吐蕃大纛於门楼,即日拜校尉。
己巳,復令中祖攻山丹,守將闻中祖名,惧而请降;张议潮乃表为別將,使与索勛共辅张淮溶镇焉。
淮溶性柔寡断,索勛自恃敦煌豪族,多轻慢之;唯中祖恪守尊卑,每事必咨而后行;淮深嘉其忠谨,令兼领山丹主簿。
中祖既领民事,率眾浚渠筑堰,引雪水溉田千顷,復教民阉豕育肥之法,自是山丹畜產蕃息,户有积粟。
夏七月,甘州回鶻举万眾寇边,中祖率三百甲士陈於阵前,回鶻酋长望见中祖麾盖,慑其神威,故趋退。
时吐蕃內衅,尚婢婢为论恐热所败,引残部数千奔甘州,欲归义军;道逢中祖於祁连山下,见其姿仪伟岸,遂纳部请降。
未几,论恐热遣尚延心率五千精骑追至。
时祁连守军仅八百,诸將皆惶怖;索勛议献婢婢以求和,中祖按剑叱曰:“恐热豺狼之性,得婢婢必復图甘州!当效张议潮公血战义志,岂可示弱於虏?”乃自请出城迎战。
淮溶以兵数百予中祖御敌,其人闭城自守;中祖以步卒列阵於前,亲率百骑伏於侧谷;延心轻其兵少,纵骑突阵。
中祖伺其阵隙,忽率铁骑横贯其营,左突右刺,斩大纛而还。
吐蕃军惊溃,自相践踏者不可胜计;追奔十余里,会淮深援军至,延心乃退。
九月,回鶻乘乱復来,旌旗蔽野;淮深试问眾將,诸將面无人色,独中祖请以精骑夜斫其营。
是夕大风,中祖引千骑衔枚疾走,至则纵火焚帐;火借风势,连绵数十里,回鶻人马相失,斩首万级;黎明收兵,甲冑尽赤。
別驾李渭素妒中祖功,欲匿其捷;淮深察得实情,乃擢中祖为左果毅都尉,总制山丹。
时张议潮与张淮深共谋东进,然索、李、曹诸姓豪帅各怀私计,多以粮秣不继为由阻挠。
五年二月,中祖闻议潮在沙州受制,慨然曰:“大丈夫当扫清胡尘,岂可困守河西!”;遂率八百骑夜渡乌逆水,逾龙首山如天兵骤降。
凡七昼夜,破其部十六,斩首数千级,获牛羊马驼十万;议潮闻报泣下,遂决意东征。
八月,淮深受命出师,以中祖为前锋。军至焉支山,诸將逡巡不敢进。中祖请精骑千余,迂迴龙首山北麓,昼夜兼行二百里。每破一帐,必释俘卒告曰:“归语汝酋,汉家將军且攻昌松!”
凉州守將尚摩陵果疑为声东击西之策,急分兵守番和。
中祖乃佯攻昌松,令士卒散漫列阵,鼓譟而不进;守將悉多虞素轻汉军,率五千骑出城逐北。 ↑返回顶部↑
中祖昭武皇帝,讳世隆,仁祖孝皇帝长子也。母曰仁孝皇后魏氏。
初,仁祖讳步可,为吐蕃所掳,没入瓜州为牧奴。
唐文宗太和七年冬十月,中祖诞於晋昌县怀仁坊旧屋。
是时,河西尽没吐蕃,仁祖旦夕督牧,吐蕃岁给羝羊百口,期岁征百二十口。
会昌五年,河西寒早,大风雪旬日不止,畜多冻死;仁祖计课不足,忧愤成疾,卒於牧所,年三十九。
中祖时年十四,哀毁骨立;吐蕃晋昌节儿见而异之,仪观中祖年少英秀,有人杰表,言其必为患,欲囚之;適回鶻寇瓜州,事遂寢。
二年秋,回鶻北徙甘州,节儿復遣甲士二十人擒中祖;中祖持棍当门,格杀十三人,力尽被执;节儿怒,囚之於校场石室,绝其饮食七日,竟不死。
三年冬,吐蕃內乱;沙州豪杰张议潮举义旗,自领刺史,克復瓜州;中祖乃破囚出,仗棍从军於辕门。
四年四月,从征肃州;时前锋陷围,胡骑四合,中祖独持步槊陷阵,手斩廿余级,身被十创,血染征袍;义潮壮之,擢为火长。
五月,进军甘州,中祖先登张掖城,夺吐蕃大纛於门楼,即日拜校尉。
己巳,復令中祖攻山丹,守將闻中祖名,惧而请降;张议潮乃表为別將,使与索勛共辅张淮溶镇焉。
淮溶性柔寡断,索勛自恃敦煌豪族,多轻慢之;唯中祖恪守尊卑,每事必咨而后行;淮深嘉其忠谨,令兼领山丹主簿。
中祖既领民事,率眾浚渠筑堰,引雪水溉田千顷,復教民阉豕育肥之法,自是山丹畜產蕃息,户有积粟。
夏七月,甘州回鶻举万眾寇边,中祖率三百甲士陈於阵前,回鶻酋长望见中祖麾盖,慑其神威,故趋退。
时吐蕃內衅,尚婢婢为论恐热所败,引残部数千奔甘州,欲归义军;道逢中祖於祁连山下,见其姿仪伟岸,遂纳部请降。
未几,论恐热遣尚延心率五千精骑追至。
时祁连守军仅八百,诸將皆惶怖;索勛议献婢婢以求和,中祖按剑叱曰:“恐热豺狼之性,得婢婢必復图甘州!当效张议潮公血战义志,岂可示弱於虏?”乃自请出城迎战。
淮溶以兵数百予中祖御敌,其人闭城自守;中祖以步卒列阵於前,亲率百骑伏於侧谷;延心轻其兵少,纵骑突阵。
中祖伺其阵隙,忽率铁骑横贯其营,左突右刺,斩大纛而还。
吐蕃军惊溃,自相践踏者不可胜计;追奔十余里,会淮深援军至,延心乃退。
九月,回鶻乘乱復来,旌旗蔽野;淮深试问眾將,诸將面无人色,独中祖请以精骑夜斫其营。
是夕大风,中祖引千骑衔枚疾走,至则纵火焚帐;火借风势,连绵数十里,回鶻人马相失,斩首万级;黎明收兵,甲冑尽赤。
別驾李渭素妒中祖功,欲匿其捷;淮深察得实情,乃擢中祖为左果毅都尉,总制山丹。
时张议潮与张淮深共谋东进,然索、李、曹诸姓豪帅各怀私计,多以粮秣不继为由阻挠。
五年二月,中祖闻议潮在沙州受制,慨然曰:“大丈夫当扫清胡尘,岂可困守河西!”;遂率八百骑夜渡乌逆水,逾龙首山如天兵骤降。
凡七昼夜,破其部十六,斩首数千级,获牛羊马驼十万;议潮闻报泣下,遂决意东征。
八月,淮深受命出师,以中祖为前锋。军至焉支山,诸將逡巡不敢进。中祖请精骑千余,迂迴龙首山北麓,昼夜兼行二百里。每破一帐,必释俘卒告曰:“归语汝酋,汉家將军且攻昌松!”
凉州守將尚摩陵果疑为声东击西之策,急分兵守番和。
中祖乃佯攻昌松,令士卒散漫列阵,鼓譟而不进;守將悉多虞素轻汉军,率五千骑出城逐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