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5.第1124章 为了天下百姓(2 / 5)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朱瀚看他一眼:“你是哪一院的教谕?”
  “草民王湛。”
  朱瀚微微颔首:“王湛……倒是听说过。曾三上乡试,屡不中,却终入监为教,今日之课讲得不俗。”
  王湛面色一震,不知朱瀚何以得知他的旧事。
  “你讲《春秋》,用的是左氏之法,分义析理,重事君之道。你可愿改一讲法,试一堂论议?”
  王湛闻言一怔:“王爷是说,让学子自由论议?以古今为鉴,自择是非?”
  朱瀚目光如炬:“非只自择,更要自辩。太子之侧,需的不止是书生之才,更是识大体、明曲直、敢开言的栋梁。”
  王湛拱手应诺:“既如此,学生愿遵王命。”
  于是讲席改为论堂。朱瀚选了一题:“古者三代选才,有德者上,无籍者贵。今科举之法,才而无德者众。诸位以为,是否该废科取士?”
  此一题一出,众监生无不震动。
  一名年轻人起身,朗声答道:“王爷所言极是!如今之举子,文笔虽工,却不知礼义廉耻,往往求名忘本。若废之,另设察举荐贤之法,或更有益于社稷。”
  另一人却随即起身反驳:“不可废也!科举虽弊,然不拘出身,寒门亦有机遇,若一废,岂不令权门复起?恐非社稷之福。”
  堂上顿时你言我语,群议激烈。
  朱瀚微笑不语,只细细观其言行风度、目光神情,不时点头。
  直到辩论结束,他才起身总结:“今日之论,胜在敢言,失在浮泛。然本王非为废科而来,只欲告诸君一句——太子殿下,近日已命人查阅吏部旧籍,择才以用。汝等若真欲为国效力,不可只知笔墨,更当心怀乾坤。”
  一语落地,众生心震。
  回程的马车中,朱瀚闭目养神。
  忽听车外蹄声一紧,一名骑马内侍疾驰而来:“王爷,东宫传讯,太子已启用王缜为东宫主簿,沈然入为东宫参事。”
  朱瀚睁开双眼,轻笑出声。
  “果不负所托。”
  朱瀚回到王府,天色尚未正午。
  一入府门,侍从便迎上来,低声禀告:“王爷,今早三公子朱棣遣人送来玉雕一对,称是前些日子狩猎之余得自山中,意在孝敬叔父。”
  “哦?”朱瀚取过锦盒,一双透白温润的玉狮卧在绒垫中,工艺极精,线条流畅,狮口微张,隐有咆哮之势。
  他眼眸一闪,笑意无声。
  “这孩子,倒是越发懂事了。”话虽如此,朱瀚却将玉雕推给了随侍:“送去府中藏阁,别让人随意议论。”
  “是。”
  朱棣虽年尚轻,却已初显英锐,勇武果断。
  朱瀚自然留意,但他如今心思尽在朱标身上,对于棣这等心思,不过是一眼识破,点到为止。
  此时东宫之中,却是一番截然不同的景象。
  朱标披了便袍,亲坐案前。昔日那一身温雅从容的太子气度,仍在眉目间,却多了几分深思与谨慎。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