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刘备临渭水,軻比能的噩梦(求票)(4 / 9)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燕王这次来长安,可有退鲜卑之策?”敘旧片刻,诸葛亮直言询问。
  刘封不假思索:“兵来將挡,水来土掩。鲜卑既然敢南下来犯,那就狠狠的打一顿,打到鲜卑惧怕。重现昔年一汉当五胡的大汉天威。”
  刘封对胡人蛮夷的策略一向如此。
  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若愿意归顺大汉当义从,刘封会给胡人蛮夷好的待遇,让其改汉姓、学汉文化、守汉家礼仪,今后就是汉人,不再是胡人蛮夷。
  若不愿意归顺,那就只有一个字:杀。
  诸葛亮暗道果然如此,又道:“打鲜卑可以,但軻比能不能杀。否则曹不就能强迁鲜卑各族入境,以曹不对胡人的治理之策,久必为患。”
  曹魏对胡人的治理之策,基本上都是以“强制迁徙和压迫控制”,目的是为了填补中原人口空缺,故而强制將匈奴、羯、鲜卑等部族迁入內境。
  不仅如此,还將胡人强制编入入“营户”“部曲”,沦为军事附庸或佃农,
  同时受汉人豪强剥削。
  这种“以汉驭胡”的等级制度会滋生大量的仇恨,一旦曹魏政权衰弱就会引起祸患。
  当政权压迫太甚,连汉人自己都要反抗,更別说胡人了。
  诸葛亮的理念则不一样。
  对待胡人蛮夷,诸葛亮大致用的是“因俗而治”的策略,一面推广农耕兴修水利,一面保留胡人蛮夷的宗教和习俗。
  虽然同样会因为政权衰弱而引起祸患,但相对而言胡汉之间的仇恨会变少,
  学会了农耕的胡人蛮夷也会因自身资源的增加而减少劫掠的习性。
  按诸葛亮的想法。
  就是要让軻比能心服口服,逐步將其汉化。
  对於这两种不同治胡方式的优劣,刘封也是有了解的。
  刘封在对待胡人蛮夷的治理上,也偏向於诸葛亮的方式,恩威並用再將对方汉化。
  就如迁徙入新城郡的胡人蛮夷,大抵如此。
  在数年的治理下,新城郡也没什么胡人蛮夷了,最多会自称“大汉某某族”
  ,先有大汉再有族群。
  刘封毕竟是有后世思维的。
  极端的民族对立也不是刘封愿意看到的。
  边境和睦,互通有无,才是对大眾最有利的。
  故而。
  诸葛亮所提“不杀軻比能”的提议,刘封在仔细思考后也给予了回覆:“倘若軻比能识趣,孤自然会饶他一命;若軻比能不懂事,孤也绝不会心慈手软。”
  恩是恩。
  威是威。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